“陛下这话说的,真不知我的戏演的算好还是不好。”她利索起身,去扶刘备坐下。
现如今他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虚弱,方才她还在担心他要是真信了诸葛亮死了这个传言,会不会急火攻心厥过去。幸好她拙劣的演技救了他一命。原来他是不信的。
她递给刘备一杯热茶,轻轻地说:“丞相一切都好。”
“他安然无恙就好。”
刘备深深吸了一口气,“蜀中这些世族还是不死心,把人安插到这次仪仗军中,以为害死一人,就能逼朕任重用他们的人。”
原来是朝堂上派别间的争斗,这句话坐实了戚力夫和这场“意外”脱不了干系,谁有这么大的权限可以随意换军中的人。周瑛此刻恨死了差点让她成了真寡妇的人!
她经历过江东风云变化,眼下时局不需要怎么琢磨就明白,为什么有人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生事。
偌大的西蜀,本土的蜀中大族,曾经的主人东州兵,还有现如今发号施令的荆州人,谁都在等着刘备咽气前的安排,看看自己所处的势力占据在朝堂上几分的量。
没人能做到如诸葛亮那般,能力超群,可以一手掌握军政民。西蜀求贤若渴,可堪大用之人却是寥寥无几。
诸葛亮在,权利必不会分流出去。若诸葛亮不在,军政分权,其他人还有瓜分权利的希望,蜀中大族还有重回权利中心的希望,更有可能改朝换代。
戚力夫的背后是蜀中大族做依仗,以前刘备尚安,这些蜀中大族不敢冒进,可如今刘备垂暮永安,刘禅年弱独木难依,危急存亡之际,这些蜀中势利想要趁机生变,这是难得的机会。
“找个机会得让他进宫来。”刘备说完,抑制不住的咳嗽。点灯熬油,他自知自己时日无多,该交代的事,该嘱托的事有很多,他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一件一件告诉诸葛亮。
“恐怕现如今因为丞相被害的事,戚将军已下令加强戒备,直接控制了行宫,咱们连消息都递不出去,若要掩人耳目给丞相带进宫里,想来得费些功夫。”
周瑛说出心里的担忧,后面也证实了她的想法,整个永安被戚力夫带来的人马控制着,连行宫的边防也替换成了戚夫力的人。
刘备笑了一声,“真若那样,你这丫头机灵的很,朕是不怕你没办法。”
周瑛确实有办法,趁着入夜,给诸葛亮换了身衣衫,她带着人坐上骈车,大摇大摆的朝行宫去,宫门口遇见盘问的军士,便直言不讳道:“这是我养的面首,陛下要替我掌掌眼,陛下还没看呢,你们就要看?”
留下面面相觑的军士也不敢拦。
她把诸葛亮安全送进了大殿,这一夜她知晓君臣二人有太多的话要说,关于西蜀,关于大汉,关于他们年轻时曾幻想过又在一步步实现的梦……
如今有人要先走一步,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总得有人扛下去。
隔日,刘备昏迷的消息传遍整个行宫,好不容易等崔复施针苏醒,戚夫力就带着一众将领来面见刘备,在周瑛看来这就是明晃晃的逼宫。
在戚夫力这里,一个垂垂老矣又无亲兵护卫的皇帝,能有什么威胁。
“国不可无相。”
这句话他们并不避讳一旁随侍的周瑛,倒逼刘备尽快立相。
刘备询问他们有何意见,话音刚落,新相的人选名册便递了上去,这是早都准备好的。
周瑛偷偷观察刘备的神色,很难看。
不肖看就知晓这册上的人都是蜀中势力,也大多是中看不中用的草包,好控制。
“这是你们几个人的意思?”刘备眼神从他们身上一个个扫过。
戚夫力神气地递上请诏书,“不仅是臣等的意思,成都诸臣也是这个意思。”
刘备饶有兴致地翻看着请诏书的位列署名,“朕会好好思量。”
“望陛下尽快决断,将士们都在等着。”
待戚夫力等人走后,刘备对周瑛招了招手,她走近蹲在刘备身边,低声回道:“已经安排好了,丞相说李都督的兵明日便能到永安附近。”
“好。”躺在榻上的刘备终于得以安心阖眼长舒一口气,其他话已经没有太多力气说。
周瑛退下的时候又望了眼案上的请诏书,这哪里是请诏书,分明是阎王簿。
她再度来到行宫高台之上,俯瞰茫茫黑夜。历朝历代中血雨腥风的权利更迭的前一夜是否都如此寂静。
待看到远处如墨的夜空中有几盏孔明灯徐徐亮起,她知晓真正的好戏要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