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光靠一个香料案不足以撼动齐氏兄妹在蜀地的地位,齐林背后是蜀地本族的势力。如何借齐林之事彻底打压这些本地士族不敢胡作非为,搅弄风云,才是真正的目的。
见周瑛一直盯着他看,他不再隐瞒,坦然道:“等收购稻米和布匹的人都抓到,人证物证聚在,方才是时候。”
“原来你...”周瑛脸色恍然,和诸葛亮对视时,两人会心一笑。她此前把从素娘那儿听闻的稻米布匹之事和诸葛亮说了,当时他听后并未多言,没想到他已经开始查了。
齐林从这些织工手里购得布匹,再从别处贩来稻米,卖给这些织工,垄断市场,更养着打手不许他们私下交易。
收购布匹时,故意压低布匹的收购价。贩卖稻米时,又抬高稻米的售价。民众每向朝廷上缴一石稻米,相当于五石的稻米钱。整一个强买强卖,让成都百姓白白多花五倍的冤枉钱。即便诸葛亮已出台诏令,明令禁止私下贩卖稻米,可依旧无成效,蜀地大族都在纵着此事,谁敢和这些人叫板。
齐林仗着背后有蜀地大族支撑,又有齐蔚玉的荣宠,便大了胆子在诸葛亮眼皮之下做的这些事。
诸葛亮思索道:“只是眼下还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让齐林先断伤一臂的契机。”
周瑛道:“我们曾聊过成都城里的锦坊,百家各有所长,可惜都各自为阵,若官家能集百家之长,成都城的蜀锦不愁卖不出。当初你同意与我合作,如今便是合作的最佳时机,也是断伤齐林一臂的契机,你说过的悉听遵便还作数吗?”。”
诸葛亮回想起之前二人合作时他说过的话,放下茶汤,轻点头看向周瑛。
“官家...官家。”踱步的周瑛突然顿住,眼睛一亮说道“官家比其他锦坊多了一样的东西。”
“权势。”诸葛亮毫无迟疑答道。见周瑛露出得意的笑,他否决道:“不可强取。”
“你刚刚还说要悉听尊便!”
周瑛觉得眼前这个人就是个骗子。
气鼓鼓的样子,诸葛亮觉得很可爱,他和缓解释道:“如今根基未稳,如此容易引发蜀地原民的逆反情绪,我都不敢轻举妄动。”
“未必强取,物极必反,而是智取。”
诸葛亮沉默思考良久道:“既智取就要彻底将这些私家锦坊归于公家。这其中还包括你的玉玲坊。”
这次换周瑛沉默了,过了许久,她抬头看向诸葛亮道:“你会补偿我,对吗?”
她向他提了要求,公正不阿的诸葛亮破天荒的答应了。
深夜回想起今遭一切的两人,都觉自己上了对方的套。
他不知道她会要什么补偿,她也不知自己何时就上了他的贼船,供祭了她的玉玲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教玉先生将锦司的工钱提高,并且无论男女,一视同仁,在原有俸薪的基础上,主张多劳多得。若是家中种桑养蚕,更以高价收购蚕丝。
此措一出,引得各大锦坊议论纷纷,有心思的织锦娘都互相观望,直到素娘挨个吹了耳旁风,前来织锦坊报名的织娘络绎不绝。
织工不够的情况算是解决了,可周瑛脸上的笑容没持续几日,一大帮子不乐意的男织工就找到周瑛,开口便说他是个祸害。
男人竟然不想着帮男人!
周瑛觉得可笑,只留下一句话,若是有这个本事便留下,没有就走人。
三五日的一折腾,成都城内除了官家锦司,其他锦坊也只能招到男织工,手艺上佳的织锦娘都跑来官家锦司做工。
苦不堪言的各大锦坊掌柜都寻来齐林,询问他拿个主意。此刻,齐林是他们的主心骨。
再这么耗下去,他的锦坊和蜀地绝大多数锦坊供不上货,岂不是便宜了诸葛亮这群人。
齐林也是焦头烂额,本想借王太子香料案给锦司扳倒,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将他一军。如今别说锦坊了,卓采彻底切断了他流通蜀地与西域的商道,不说原因,并避而不见他。
这时,有仆人匆匆赶来,说是卓采有请宴席。不光卓采要去,在座诸君都去。
齐林大惊失色,不是卓采终于肯见自己,而是卓采竟知这些人此刻都聚在自己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