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天一亮,诸葛亮便拿着这个香料,找到了老友卓采。
他自来到成都后的第一件事便寻到了卓采,一直经营蜀地与各地之间贸易的卓采游走于灰色地带,熟悉蜀地各地大族和人情,为初来成都的诸葛亮提供了不少助力。
卓采抖落着锦帕中的香料一眼便识得,“这东西难得,叫茶芜香,只大月氏才有。一个叫齐林的商人前些日子才从我这弄走些。”
齐林是本地的豪商,手中的锦坊财大势大,借着妹妹在宫中得宠的势,又对其他锦坊一呼百应。
诸葛亮前后一想便明白过来,是有人诚心不想让锦司立足于成都,有人不想让王太子安然无恙。
卓采看到眉头紧缩的诸葛亮,不明说也知晓这其中的暗藏的玄机。但他没去细问。他从不参与政事,蜀地即便换了主,他都不闻不问。只要能关起门来做好他的生意,这蜀地的主到底是姓哪个刘,都跟他无关。乱世中,生意一旦牵连上政事,便容易受人掣肘,钱哪能斗得过权。
香料一事搁置一旁,仆从来禀晚膳已备好,卓采邀了诸葛亮前去花厅。
老友对酌,抛开政事,徐徐谈起心里话。
诸葛亮仰头饮下一杯,闲谈道:“前些时日,我遇到了一位故人?”
“除了赵直那两口子,蜀地你还有故人?”
“是阿瑛。”
闻此,卓采手中夹菜的筷著一停,眼睛亮了起来,他比诸葛亮欣喜很多,他更多是替诸葛亮高兴,他还记得当初重逢时,他见到这位军师将军,无意中提及到周瑛,诸葛亮是何等恹恹。
“她还活着就好,你们两打算何时办事?你寡居多年,她又回到你身边,喜上加喜,没准明年还能给果儿添个弟弟妹妹....”卓采笑呵呵的,兴奋地规划起了诸葛亮后面的生活。
“她不记得我了。”诸葛亮这话说得有些委屈,止住了卓采为他畅想的以后。
见卓采不解的神情,诸葛亮不再做过多的解释,而是请求卓采替他寻一个人。
卓采那股见不得光的势力很快便将人给诸葛亮寻到,他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去见了这位阔别多年的老者。
抖晒着草药,享受雨后放晴这不多见的阳光。
“阿爷——”
阿来伯手中的草药抖落于地,这个声音...他突然被人从后抱住,是拂霖,这双手他记得。
拂霖痛哭抱着他不撒走。
阿来伯叹了口气,还是逃不过,看到园外篱笆墙处站着的诸葛亮,不再如青年般,换之是鬓角已附着沧桑,愈见沉稳。
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日,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成都郊外的简陋农户里,四邻种满草药。
坐定的诸葛亮连茶都不肯吃一口,直接发问:“既回了成都,为何不带着阿瑛来寻亮。”这满是埋怨。
阿来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诉诸葛亮,“她什么都忘了,你应该察觉到了。”
其实诸葛亮早已察觉,只是现在有了更确切的答案。
此时此刻能做的就是接受,接受她早已忘记他,忘记了曾经与他的过去。
阿来伯不再遮遮掩掩,将实情剖个明白。
“当年我离开江东时,曾把玉芩子的法子告知了秦剂。一个只当了我不过三月的爱徒,在临死前给我丢了个大麻烦。他曾托人写信告知我阿瑛暗害东吴之主的事落败,想来以后必遭大劫。他留了一手,把玉芩子的法子传给了徒孙崔复。若有这一日,请我必得策应。想想秦剂的胆子可真是大,为了报恩,不惜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以周瑛假死,再将她送出江东。前往黄珆的卿元观修养,阿来伯信守承诺,花尽了浑身的本事,将人救了回来,悉心照料照顾了三月。
她是活了过来,可惜过去的一切都忘干净了。亦或是她当初赴死时心底深处真的想忘记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