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渐高,林中鸟迹也渐趋平静。一天之中,通常而言,鸟类在日出前后两个小时内最为活跃。
梁意问:“你记了多少种?”
江筠看了看自己的记录中心,“15种。”
“很好,这就是你的life list啦。”
“那你有多少种了?”
梁意给他看自己的记录中心页面:“405,我还是出去得不够多,等下周末去版纳肯定可以加几十个新。”
“你自己去?”
“没有,我们四个人组队,去参加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观鸟节。”
江筠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对了,”梁意想起了一个事,“你也可以用ebird写观鸟记录,很多鸟友会更喜欢这个app,它页面更好看,功能也挺多,比如可以记录你的行进轨迹。”
“嗯,我回去了解一下。”江筠对这个app有印象,国外的观鸟人一般都是用它,为公民科学提供数据。
两人一边看一边走,不知不觉到了灯塔附近。这里是游客打卡地,一群年轻男女正在按灯塔上的游客计数器。
江筠是第一次来这,没想到梁意也没来过。
“什么时候还有这东西了?”本地人梁意也颇觉新鲜,看到游客合影后就散了,便走上去,按下了按钮——我是第73942位参观者。
江筠也跟着按了,成为了第73943位参观者。
梁意问:“要给你拍照留念吗?”
江筠看向他手中的长镜头:“用这个?”
“我可以后退。”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行吧,不过摄影课的作业是不是要拍?”
“那个我已经拍好了。”
“这么快?”
两个人闲聊着,看见不远处的白鹭图书馆,设计现代化的建筑在日光下很值得参观,于是便走了过去。
一二楼都有大片落地窗,面朝大海,想必在日落时分,景观绝佳。
游客不算很多,梁意还在打量四周的陈设,拿手机瞎拍时,江筠已经直接走到落地窗前了,正单手插兜眺望大海,人群中他长身玉立,过路的人都得看上他几眼。
梁意对着他的侧影和背影拍了几张。
“你在拍什么呢?”身后忽地有人问。
梁意吓了个一激灵,扭头一看,原来是文清晏。
不是吧,这么巧,怎么又是你。
他干笑两声:“燕子你好啊,我第一次来,随便拍拍。”
文清晏注意到他身上的相机和望远镜:“你来滨海公园观鸟?”
梁意点点头,希望她没留意到他后面的江筠,但事与愿违。文清晏自然是轻而易举地就发现了江筠,并发出了“怎么这么巧”的惊叹。好在,她还没发现江筠也带着望远镜。
梁意只好继续干笑,并连忙找理由和她告别,往外走远了才给江筠发微信解释,而江筠已经追上来了,并对此种情况了然于胸,经验丰富了。
梁意:“我哥叫我回去吃饭,家里来客人了。”
“嗯,走吧,我送你。”
梁意倒也不客气:“谢谢。”
回到梁意家楼下,梁意下了车忽然又想到什么,绕到驾驶座那边的车窗,把图鉴拿了出来要送给江筠。
“这本用来入门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是我用过的,但是保存得挺新的,你别介意。”
图鉴包着猫头鹰纹样的纸书皮,看得出来主人对它保管妥善。
“拿来抵债了。”江筠收了。
梁意佯怒:“我天天都在还债呢,还不够?”
两人都没注意有人朝他们走来,直到对方试探性喊了一声“梁意”,他们才齐齐看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