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捞出来一看,是钟庭言打来的,正想问他是不是出事了,先来的却是他的道歉。
【钟庭言】:对不起!我忘了你在学校住宿!
【钟庭言】:刚刚枫哥问我你有没有告诉我你梦到了什么,我就把我俩聊天的截屏发他了。
【钟庭言】:但我一想又感觉不太对,他想知道他可以直接问你,为什么来问我呢?
【钟庭言】:你俩不会因为什么事闹别扭了吧?
【钟庭言】:你也是,睡过了就说睡过了,还非要加上做梦,很容易让人想歪哎。
【钟庭言】:你回个话啊!这个点应该没人查寝吧?
看完钟庭言叭叭的一堆,苏然有些头疼,没忍住骂了句“傻逼”。
林远枫坐在椅子上,不明所以,问:“谁啊?”
苏然边打字边说:“钟庭言,他以为我们闹矛盾,瞎猜了一堆。”
然:我俩好好的,没闹别扭。
【钟庭言】:那你半天不回我消息?
然:你一下子发那么多,我总得看完了再回吧?
被他这么一提醒,钟庭言拍了拍额头,抱歉地回道:我忘了,刚才太着急,用的语音输入,所以发的很快,对不住啊。
紧接着又发一条:你俩没事就好,同学一场不容易,要珍惜彼此的缘分。
屁的缘分。苏然心说。
苏然想知道林远枫刚刚想说什么:“可是什么?”
“啊、哦,没事了,我不打扰你休息了,先走了。”
他这次没有说晚安,苏然舒服多了——他不太能接受诸如此类肉麻的话语。
躺在床上,林远枫回复沈亚清——
晚:没兴趣,你自己想办法追。
【沈亚清】:别着急,我好歹比你更了解苏然,知道他在什么情况下会真生气。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各取所需。
晚:各取所需可以,但不要搞出什么幺蛾子,别让他们误会。
【沈亚清】:成交。
-
郑茂拿着英语教科书及相关资料缓步走上讲台,脸上显出少有的严肃,仿佛有什么大事宣告。
不出所料,当班内同学安静下来时,他通知道:“不久之后,我们将进行一次期中联考——与以往不同,这次将会赋分,之前没弄是校方嫌麻烦,干脆原始分一出就发成绩单;”
“而这一次的联考,教育局很重视,所以校方不敢松懈。我希望所有同学都能认真备考,尽自己最大努力创下辉煌。OK,let's turn to page 36……”
林远枫小声对苏然说:“这不是废话吗?哪次没认真对待?谁不想考高分?”
苏然:“赞同。他很开明,但有时又像资深的老教师说着老掉牙的话。”
林远枫:“要不,我们这次比比?”
苏然:“不比,你每次都甩我一大截,亏你说的出口。”
“Be lack in something……”郑茂声音变大,示意安静听课。
林远枫改传纸条:这次不是有赋分吗?也不是毫无悬念。
苏然回他:不比。只有两科有赋分,没区别。
虽然坐在最后一排,但也难逃郑茂法眼:“林远枫、苏然,不讲话,改传纸条是吧?”
“老师,我们在讨论这次联考相互比赛,看谁考的高,没讲闲话。”
原本想让他俩罚站的郑茂闻言顿了一下,道:“我也没说你俩讲闲话。想法很好,但现在不是讨论时间。正好,这次有赋分,你们可以比一比,不过我也有要求,”
想到之前一些科任老师向他“投诉”说这俩人上课老是讲小话,他正好以此为由,给他们提个醒,“以负分后的总分为准,你们两个要同时超过700分,否则就得分开坐,省的你们天天以学习为由,在班里横着走、无视纪律。当然,达到要求了也得遵守校规班规。请坐。”
我们什么时候在班里横着走了??两人默默地想。
小插曲,无伤大雅,继续上课。
不只是他们两个,全班同学都是表面平静,心里波涛汹涌。
700分,虽是赋分,但在赋分的两科原始分很高的情况下是相对吃亏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生物和化学原始分越高,在同一水平线内赋分越少。
他们都算不上顶尖的学霸,要想达到这个要求,还有一定的难度。
课后,林远枫不由得发出一句感叹:“不得不比喽,我也得努努力了。”
苏然毫不在意:“比个屁,不就分开坐吗,怕他不成?”
林远枫不乐意了:“你就那么不想和我坐?”
苏然反问:“你就那么想和我坐?”
此时,钟庭言默默转头,带着一副不可言说的表情,出言提醒道:“两位哥,打扰一下,说话注意分寸,不要动不动就‘zuo’不‘zuo’的,注意形象。”
听得懂的孙柚一笑不成声,仍然面向自己的桌子;苏然和林远枫耳尖微红,共同赐给钟庭言一个字:“滚。”
位于教室门口的沈亚清走过来说:“700分,听起来很有挑战性,带我一个?”
苏然:“劝你认清现实,别对自己抱有太大期望。”
“嗯,确实,那你们加油,我就和小羽同学朝着650分努力前进。”
坐在钟庭言前面、正在埋头写题的方羽颂疑惑地发出一声“啊?”,然后说:“可是我才五百来分……”
沈亚清的表情有点不怀好意:“所以我帮你嘛,之前又不是没帮过。就是不知道你们组长可否同意跨组交流?”
林远枫:“方羽颂愿意的话,我同意。”
方羽颂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听出他的激动:“当然愿意!”
孙柚一:“嘿嘿,那我就和唐唐一组咯。”
“喂,没人带我玩儿啊!”钟庭言不满道。
林远枫刚想说自己可以帮他提升,唐可佳先道:“这可不是玩。不过我想我们三个可以一组,怎么样?”
都是朋友,钟庭言答应得非常之快。
于是林远枫小组六人、外加沈亚清共七人,就此形成三个更小的小组,看上去是分裂,实际上是根据每个人的水平层级自由、合理地组合,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却又是只有苏然不情愿。
他不想勉强自己课后进行枯燥的学习。
同时他也不想麻烦别人,哪怕是人家主动的,他也怕在相处过程中说错话、做错事,拖累别人。
但他好像还没真正意识到,很多事情仅凭一个人是办不到的,更多的是需要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