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架空/励志』提灯东望旭日升 > 第63章 第六十二章:辞旧(下)

第63章 第六十二章:辞旧(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里,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被救上岸的众人仍旧惊魂未定,从冰天雪地中迸射出的刺骨寒风冻得他们瑟瑟发抖,连声音也多了几分震颤。

那两个原住民神色激动,表示出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嘴里叽里哇拉地说了一些让蒋经纬听不懂的话,似乎是他们的本土语言。

幸好,在蒋经纬一行五人之中,有一位精通该国语言的“翻译”—一他最为信任的助理黄璠

这位黄璠先生的兴趣爱好十分独特,他不吸烟,不酗酒,不好色,平时就是喜欢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他不仅仅会讲永绪,未央等稍知名国家的官方语言,就连周边一些小国的语言文字,风土人情都能讲述地一清二楚。

蒋经纬带上他一同逃跑,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个翻译,以至于在永绪国那个语言不通又举目无亲的地方能正常生活。

谁知道,黄璠的特殊才能竟在这个意外时刻派上了用场。

“总统,这里应该是安华国,一个风俗比较原始的自然崇拜国家。”接着,黄璠又用安华国人的语言和那两名原住民交谈了几句,得出了一个较为确切的结论。

“总统,他们两个是神殿的祭司,他们的首席祭司据说是聆听到了来自上天的旨意,说什么上天将要派掌管日升日落的天神下凡赐福,而且这位天神还要从海上踏浪而来,他们两个,已经在这里守了一整天了。”

“所以他们这是把咱们当成了下凡的‘天神’吗?”蒋经纬实在是哭笑不得,作为一名虔诚的念初派教徒——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这些安华国人的神祇信仰和自然崇拜在他眼里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幼稚。

“准确来说,被他们当成“天神”的,应该是延继少爷,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太阳之神的其中一个化身就是年幼的孩童,这是新生和希望的象征。”黄璠有条不紊地解释道。

“唉,‘既来之,则安之’吧!咱们恐怕没有别的地方能去了!”孔德惠似乎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她现在只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

蒋经纬举目四望,偌大的一片土地几乎全都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着,就像他们曾经施行的高压统治一样固不可彻,瘦削而嶙峋的枯树,灰白色荒芜的野草以及坐落在野草丛中的,一座座简陋的小木屋共同诠释着这个国家的落后和贫穷。

“唉,我可是堂堂一国总统,怎么能在这个破地方……”

那两个祭司又向黄璠交待了几句,黄璠随即将它们翻译给蒋经纬听。

“他们把延继当成了下凡的天神,又把你们当成了上天派下来的使节,他们说,请你们不要嫌弃这里闭塞落后,要你们跟着他们回王宫,他们的国君会倾尽所有的财力物力,用最尊贵的礼节招待你们。”

最终,蒋经纬还是在万般无奈之下下定了决心,他要留在安华国。

蒋经纬和孔德惠的后半生,都是在安华国君为他们特意建造的“暖阁”当中度过,几乎从未离开过那里半步。

“暖阁”的环境自然无法和曾经的总统府相比,只是,过去那段奢靡的日子早已成了无可挽回的明日黄花,被安华国的百姓当成“神”捧着,总比给李昭旭他们当俘虏要好上千倍万倍.

蒋延继在安华国长大成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神殿里的一名祭司,还娶了安华国君的女儿做妻子。

在外人眼中,安华国人虽然不像樊泽人那样声名狼藉,却也因他们落后贫瘠的物质条件以及与“正常人”不大一样的长相而被视作低等民族,视作社会的异类。

安华国人大多身材矮小,相貌幼态,白皙的脸庞上总是遍布着星星点点的雀斑,即便早已到了成人的年纪,他们看上去仍然像是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蒋延继才不在乎这些呢!在他看来,自己能娶上安华国君的女儿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更何况,他本来就喜欢这种娇小可爱的女孩子。

后来,蒋延继有了一个儿子叫作蒋永和,蒋永和子承父业,一路坐到了首席大祭司的高位。

蒋永和又有了一个女儿叫作蒋碧水,这位慧眼识英雄的女中豪杰,将会和自己未来的丈夫一起,掀起另一个动荡时代的惊涛骇浪,见证着又一抹鲜血般赤红的历史悲剧。

只是,这些终究是后话,在当前的时代中,另一段故事仍在循序展开。

由于蒋经纬的逃跑,恒荣城内权威主义者们的士气变得相当低迷。

“总统都跑了,我们还要再为谁打仗呢?”

“他娘的,咱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的,蒋经纬那小子竟然抛下我们跑了,他的良心真是让狗吃了!”

“总统都没了,咱们还打个什么劲儿!呵!老子不干了!”

“抓紧弃暗投明吧!要不然,等到被抓之后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蒋经纬走后,大量的权威主义者们选择了“投敌”的正确道路,对自己曾经愚昧地效忠过的荒诞政权倒戈相向.。

“谁家没有父母老婆孩子!凭什么我们就得给那个懦夫卖命?”

“我们也是人,我们也得活着!”

在势力对比显然极其悬殊的一场场斗争之中,那些负隅顽抗着的,思想顽固愚昧到一种不可救药程度的“权威派”士兵们只能无奈地节节败退,四散逃去或是论为李昭旭的俘虏。

1874年6月5日,恒荣城沦陷

两天之后,仅剩的一位“有头有脸”的“权威派”官员,崇源城市长郭皓正式向李昭旭投诚,城中军民上下竟无一人提出异议。

主动或是被动的,崇源城的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追随,什么应该摒弃。

到了6月10日,整个陵山国残存的“权威派“余孽几乎已被彻底消灭殆尽,属于真理主义者们的光辉明天,已经顺应时势地到来了。

“昭旭,我们终于胜利了!”江衡重回到这座她曾生活过十五年的恒荣城,神色中充盈着喜悦和激动,“记得我们当时从这里逃出去,一路上,我们吃了多少苦啊?现在好了,咱们终于苦尽甘来了!”

“天黑了这么久,终于要亮了!”

与此同时,恒荣城的教会中,同样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奇异浪潮。

在那个闭塞的“世外之地”,女孩子们对外界的变革颠覆感到忧心忡忡

彼时,徐素英已经成为了教长最为信任器重的人,和那个尖酸刻薄的吕焓一并享有着教会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