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架空/励志』提灯东望旭日升 > 第12章 第十一章:长恨(下)

第12章 第十一章:长恨(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帝退位,总统上台”的消息在陵山国首都恒荣城中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已经闹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然而,京城中的居民,即便是曾被皇权压迫过的底层百姓,对于任平生的举动也是少有支持,而更多的是困惑和忧疑。

作为生在皇城根下的人,他们的思想几乎完全没有开化的迹象,已经被封建皇权给钳制地极其愚昧,乃至于到了一种不可救药的程度。

普通民众尚且如此,那些本就依傍着皇室的各种皇亲国戚,世家望族就更不可能认可这位新上任的总统.

“哼,不过是个小地方来的暴发户,也敢来京城称王称霸?”

恒荣城的群众基础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相当差劲。

进入恒荣城之前,李昭旭曾多次劝说过任平生要先和京城的百姓搞好关系,得到充分的支持后再谨慎行事。

然而,再一次的,任平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他总是容易将事情给过度地理想化,容易一时冲动,还常常自认为行事果断。

“昭旭,你还是有些太过于优柔寡断了。

现在的我们,已经有了夺取政权的能力,为什么还要在这里踟蹰不前呢?

既然有了这个机遇,我们就必须争分夺秒地抓住它,以免夜长梦多。

至于拉拢民心这样的事情,待到我们成功夺权之后,再去向百姓宣扬正确的思想也还不迟,

只要权柄还抓在我们手里,一切问题就都好办。”

“可是……,唉……”

和任平生相比,李昭旭实在算得上是一个足够深谋远虑的人,即使此时的他还太过于年轻。

他所担忧的事情,仅仅在两个月之后就已经应验了。

1865年5月19日,常思恒勾结一群极端拥护封建政权的陵山贵族,发动了一场令任平生措手不及的政变,窃取了他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任平生怎么也不愿接受,为什么自己最为器重的学生和同志,竟会在须臾之间,成为一名彻底忘记初心的叛徒呢?

“先生,你不懂,大权在握的感觉,是多么令人陶醉啊!”常思恒也是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地为自己的无耻行径找到了一个似乎能说得通的理由。

为了笼络各方贵族势力,常思恒在政变成功之后,将齐嘉的长子、年纪不满十岁的陵山太子齐皓远立为新帝,自己则因“护国有功”而自封为国家的宰相,执掌权柄,睥睨众生。

此时的任平生,几乎已经失去了一切。

他无比懊悔着,当初没有听从李昭旭的劝告。

可惜,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常思恒在上台之后,将任平生等人标榜作“谋逆反贼”,并加以追捕通缉。

没有办法,他们不得不离开京城,否则便会面临牢狱之灾,甚至于杀身之祸。

李昭旭自然是愿意回到慕花城去的,那里的群众基础比较好,人们对“真理协会”大多持以拥护的态度。

再加上留在本部的蒋经纬同志成为了当地的市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休养生息个几年,也不愁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只是,任平生一直无法将自己从强烈的自责感中解脱出来。

他一直坚称着错在自己,不好意思再回到本部去,有几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悲壮意味。

“唉,我不得不告别自己的祖国了,也许我还有机会回来看看,也许我这辈子都要流落他乡了。”任平生决定离开陵山国,去往其他的地方暂避一下风头.

“德媛,你还年轻,没有必要这样委屈自己,留在这里吧,你的父亲母亲会尽力保全你,离开了我,你还会遇见其他爱你的人。”任平生实在不愿意对方跟着自己继续受苦,希望她主动离开,却也只是出于他过分强烈而诚挚的爱。

“可是,先生,我已经无法离开你了,无论你要去到哪里,我都会永远陪在你身边。

因为……,我爱你!永远的爱你!”

就这样,他们一路颠沛流离着,逃亡到了永绪国.

一路上,两人相伴相依,更无半句怨言。

任平生离开后,没有多久,常思恒再次暴露出自己残暴无耻的本性。

他下毒害死了年幼的小皇帝,自立为国君,

他这一“自立”,可谓是几乎得罪了所有人,他的国君之位名不正言不顺,比任平生还站不稳脚跟。

无论是齐氏政权的拥护者,还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进步人士,都将其视为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时间,各方势力纷纷摩拳擦掌,预备着去收拾收拾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作乱者,动员兵马赶往京城。

然而,打着打着,这一切就全都变了味道。

原本的“勤王救驾”早已成了个幌子,很快地,各方势力开始进入了拥兵自重的状态,彼此之间打得不可开交,颇有几分当年诸侯相争的意味。

作为慕花市的市长,蒋经纬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这场“大乱斗”之中。

此时的蒋经纬,早已娶了自己的第三任妻子,孔家三小姐孔德惠,并且利用着任平生在当地的名望与影响力,混得风生水起。

只是,李昭旭注意到,现在的蒋经纬,似乎只是将任平生的思想当作一个足以令民众信服的口号,。

本质上,他没有半分践行的意愿。

甚至于,几个月不见,蒋经纬已经染上了些许富人阶级的通病,他一味贪图物质上的享受,沉迷在金钱物欲之中无法自拔.

在孔德惠的温柔乡中,他早已忘记了曾令自己痛彻心扉的刘仪君,先前那番慷慨动情的誓言也已经不知去向。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蒋经纬的变节绝非偶然。

名利场上,再自诩淡泊清高的人都容易忘却本心,迷失自我,更何况这个天生争强好胜的野心家呢?

任平生离开之后,“真理协会”内部俨然分裂成了两个派别,分别是以蒋经纬为首的“权威派”和以李昭旭为首的“真理派”。

在这天下大乱的时节,两大派别之间虽然政见多有不和,却也至少没有彻底撕破脸,而是保持着一种带有些许妥协性质的合作关系。

现在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倒行逆施的离经叛道者常思恒,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终结各方势力的割据状态,一举统一陵山国.

至于统一之后,究竟由哪一方来执政,那就要看谁更得民心了。

现在的陵山百姓,已经在连日不绝的硝烟之中对于这个复辟的国君彻底失望.

他们依然没有什么进步的思想观念,他们只渴望着,能在这民不聊生的乱世之中,好好地活下去。

前所未有的,人们无比怀念着逝去的和平,

正是在这段兵荒马乱的时期之中,蒋经纬利用着任平生在当地民众当中的名声和影响力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和平的渴望,成功地自己将送到了道德的至高点上。

蒋经纬打着任平生思想的旗号,高喊着“自由与和平”的宣言。

一时间,受其迷惑的拥护者们已然是数不胜数,

处在水深火热的百姓们,对其投以极高的期望,坚信着这位“救世主”会将自己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李昭旭的合作,人民群众的支持,来自于孔氏家族的物质援助,都让蒋经纬在须臾之间占尽天时。

终于,在1866年的4月,蒋经纬和李昭旭领导着“真理协会”,再一次打进了恒荣城,结束了各方势力相割据的混乱局面。

上台之后,蒋经纬将自己荒唐而残暴的本性暴露的淋漓尽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