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架空/励志』提灯东望旭日升 > 第3章 第二章:寒玉(中)

第3章 第二章:寒玉(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毕竟啊,像你这样的一介草民,就是借你一百个胆子,估计你都不敢他娘的造反。”监狱的看守狡黠地笑着,脸上的皱纹都缩在了一起,看上去极其诡异。

“只要钱给够,这一切就都好商量啊!

一千枚银元换一条命,这已经是天大的便宜了!”

".……"回答他的只有铁板一样冰冷的沉默。

“怎么,拿不出这么多钱?那就他娘的卖房卖地啊!再不济就卖妻子卖女儿,你这样的贱民,死到临头还装什么假清高?”

此时的江往追,已经在残酷的折磨与拷问之下,痛苦地蜷缩在监室的一隅。

他蓬头垢面,衣衫残破,撕裂处已然渗出了斑驳的血痕,鲜血与尘土的印迹在他破烂的衣衫之上疯狂地蔓延着。

“父亲!”见到父亲被折磨地如此凄惨,江寒玉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悲痛情绪,大哭着奔向父亲。

然而,令她更为绝望的是,江寒玉和父亲之间似乎被一面无形的墙所阻拦。

无论她怎样哭喊着去推、去撞,都始终无法逾越。

冰冷而阴暗的监室中,骤然响起了江往追微弱却坚毅的声音:

“你还是算了吧,我就算……就算死在这里,也绝不会愿意做这些见不得人的恶心勾当.

没做过就是没做过,黑的说不成白的。

难道现在评判一个人是清白还是有罪的标准,是看他衣袋里有多少块银元吗?”

“你……你竟然敢这样不识好歹,简直是他娘的找死!”

“那又怎么样,我是个穷人,但我坚决不会像你这样靠吸人血敛财为生!”

望着父亲宁死不屈的模样,江寒玉已然痛哭到失声。

“父亲……,父亲!”江寒玉从梦中惊醒。

那时,天色尚未破晓,世界一片寂静,周围的人也依旧在沉沉的睡着,她方才的声音大抵没有任何一个人听的到。

怀想着自己父亲的悲惨遭遇,江寒玉在拥挤的床榻上翻来覆去,却怎么也难以再次入眠,。

也正是从那一天起,江寒玉暗自下定了一个决心,她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志节的人,要让金钱不再是评判是非善恶对错的惟一标准。

”此后的日子,无论再苦、再累、再难捱,我都坚决不会放弃,我不能让父亲失望。”

在此后的两个月之中,江寒玉依然和其余四名见习学徒一起,承受着来自于吕焓的剥削与压迫。

其中有一个叫作小桃的女孩子,由于每天被迫进行着不适配于她这个年纪的高强度劳动,再加上因抄错经文而在雪地里罚跪,染上了严重的风寒,以至于最终一病不起。

小桃病得很重,吕焓却也不肯为她寻医买药,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埋怨着她不能再为自己做工了,甚至连饭食供给都克扣了许多.

在小桃卧病期间,只有江寒玉愿意照顾她,将自己本就不够丰盛的饭食分给对方一些。

“江寒玉,”吕焓似乎很不满意于对方帮助小桃的行为,

“既然你们两个关系这么好,她干不了的活,你就帮着她干吧。

怎么,你不是很愿意无私奉献吗?”

大约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小桃去世了。

在得知小桃的死讯之后江寒玉和另外三名学徒都感受到极度的悲痛。

一是为自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同伴,二是为她们似乎在小桃的结局之上,看到了自己将来的命运。

“原来,在这里,穷人的命是不值钱的。

有的时候,我们活得甚至还不如庙堂中的一个物件。”

1859年4月的一天,恒荣城尚且春寒料峭之时,一缕和煦的阳光第一次照进了这五个孩子的生活之中。

那一天,教长亲自为吕焓举行了十五岁的成人礼,并授权她成为一名正式的神职人员。

“……赋予,永恒的、平等的,润泽世人的慈悲与爱……不可……寻衅滋事,两面示人,要一视同仁的去对待…”

一条条教义从吕焓口中虔诚而带有几分谄媚的说出,江寒玉作为在人群中的听众,只觉得讽刺至极。

“那些人只会机械地背诵着教义,却根本不会去践行他们,甚至连装装样子都做不到。”众人对此嗤之以鼻。

吕焓走后,教长那边又安排了一个年长的学徒来做这四个见习学徒的监工。

和前者的刻薄无耻不同,这个同为贫苦人家出身的监工没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而是真正地愿意将自己化作一束阳光,去温暖每一个人。

那是一个叫作徐素英的女孩,今年才只有十三岁,不同于吕焓给那张目中无人的嚣张面孔,徐素英仅仅是看上去就要显得温柔而和善的多。

她的面容也是极其姣好,即便是那些偏好吹毛挑疵的闲客,也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可以说,徐素英一到,孩子们的春天就来了。

她实在是把江寒玉她们当作自己的妹妹,愿意真正的体贴她们,和她们一起工作、劳动。

“什么?她竟然敢这么对待我你们,这是虐待,是剥削,是赤/裸裸的流氓行为,她把教义给当成什么了?”听闻吕焓的恶劣行径,徐素英十分愤怒。

”她难道忘记了当初全知全能的创世女神对世人的告诫了吗?像她这样离经叛道的人,早晚会得到报应的!”

到了该洒扫庭院的时候,比见习学徒们年长的徐素英会主动承担起大部分的劳动任务,而不是当个除了指指点点之外什么都不干的甩手掌柜.

抄写经文的时候,徐素英不会刻意给她们布置过于繁重的任务,对那些不认字的学徒也不气恼,只是耐心而细致地引导着她们。

“不要着急,慢慢地抄,要细致一些,让姐姐先来给你们做个示范……”

望着孩子们对经书上文字那种陌生却十分强烈的渴望,略通文义的徐素英觉得确实有必要在她们之间展开一场扫盲运动了。

“要不然,我们先不抄经文了,姐姐来教你们识字,怎么样?”

那一刻,很明显的,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光。

明明徐素英也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少年,她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却已然像高山一样伟岸。

从那天起,一间狭小的、专用来抄写经文的阁子,成为了徐素英和四个孩子的“学堂。”。

“唉,若是小桃还在的话,该有多好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