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外面立着的婆子唤了一声。
夏明瑾见状立起身来福身去了外屋布菜去了。
饭毕。
唐县令留下说了会儿话:“来了,留人吃个晚食,我这也有些想问问事。”他也是前段时间听了下面的人来说李家寨那那边一家种出了一种金色的粮食,当时正忙着也就没有去看,他这正准备带着人下去瞧瞧,正主就上门来了,索性先了解了解。
“晓得了,姨父”夏明瑾应下。
唐县令起身道:“我还有些公务。”说着就带着人走了。
夏明瑾和唐夫人两人也携手回了里屋。
这边的李成蹊等人把要出售的捡了分开。
李成道正疑惑着这篮子里是啥,一揭开一篮子的这个季节没有的新鲜菜,他激动的指着“这,这,这个时节哪来的。”一面说一面掐了一点绿芽放嘴里尝了尝,确实是新鲜的蔬菜。
李成蹊见状,笑着道:“这是豆芽,用那黄豆发的”
“前段时间刚发好的,就给你们提了几篮子来。”
李成正贱兮兮的问着他大哥:“咋样,羡慕不,我们都吃了好多哩。”
“这是六娘晓得大嫂害喜,特意去弄了来的,可不许拿出去摆了卖。”
“来来来,赶紧弄完了,晚了好去弄晚食吃了,看着这天气晚间又要下雪了。”
几人也不在说甚,不一会就把东西规整完毕。
李成道去外面铺子里把东西安排好,李成正和李成蹊就去了厨房烧饭。
一家人自从吃了李成蹊烧的饭,后面她有空时候偶尔也让她做一次给她们解解馋,连李福,杨梦都没有意见。
当时杨婶婶和唐小婵一样,分明都是一样的东西五郎做出来的就是比他们烧的可口,更别说有了六娘那里掏出来的香料和菜谱。
期间唐小婵也接到了夏明瑾差人送来的的请柬,她应下明日上门去拜访,小厮遂回去了。
几人吃完晚食,李成蹊让两个妹妹早早去睡下,唐小婵也想着明天要出去,遂也就去了,七娘兴奋的睡不着就和几人在外面烤着火盆,听着几天的聊天,望着外面的大雪。
次日唐小婵醒来见着床外面的七娘,挠了挠头:“昨夜睡的太沉了,连七娘什么时候回来的都不知道。”小心翼翼的从里面爬了出来。
整理好了出了房门,一开门,凛冽的寒风就向她袭来,吹得她一哆嗦,赶紧把手往袖子里揣去了厨房。
一进去就见着李成蹊在灶头烧火哩,遂笑嘻嘻的喊道:“哥哥,怎知我醒了,妹妹正要来烧水哩。”一面说着一面拿了个凳子在李成蹊旁边坐下。
左右望了望又问道:“大哥,二哥哩。”
“难道也还未起床?。”
李成蹊敲了敲她的头:“二哥已经吃了回去了,说是家里就阿父阿母不放心,吃了就走了。”
“大哥去了铺里。”
“赶紧洗漱,吃了早食,夏娘子差人来接你了,春儿和车夫都在前院大哥的铺子里哩。”
这可惊着她,嘟着嘴道:“那哥哥不早点喊我。”急忙起身洗脸去了。
她吃了点玉米糊糊,遂进去收拾去了,李成蹊让她出来,在堂屋给她梳了头发,她拿着铜镜惊喜的左看看,右看看:“哥哥,你什么时候学的这发髻。”那双平发髻衬得她更为可爱,珠圆玉润说的就是她。
“看书学的,以为我和你似的,还只会梳两个辫子。”
“好了。”最后给她绑上丝带,簪上一朵绢花,进了外屋拿了披风和暖手炉。
“走了,我送你出去,早些回来。”因他是男子装扮没有牵唐小婵出去。
“晓得啦,哥哥真好。”她心里喜滋滋的。
路上李成蹊各种嘱咐着她,她都一一应着,想到:我都知道哩,不看,不听。
她上了唐家来接她的马车,不一会就到了一座宅院,春儿敲了敲角门,小厮跑着就进去通报去了。
“唐娘子,到了。”唐小婵听了便下了车,抬头一看,’唐府‘呀原来县令和她同姓呀。
她还没走上阶梯,那面的夏明瑾就迎了出来,一脸都是笑意,开口:“可把妹妹给盼来了,整天都忙甚哩。要不是下了这大雪我看妹妹是没空来看姐姐的。”
两人都上前拉着彼此的手:“妹妹忙着种地哩,这不,给明瑾姐姐你带好吃的来了。明瑾姐姐就原谅我吧。”说着指了指后面一辆小车上的东西。
夏明瑾捂着嘴笑着,对着她见了礼笑着道:“托妹妹的福,姐姐可是胖了许多哩。来,我们进里面去说去。“
又吩咐道:“把娘子带来的礼,送到我那屋去。”丫鬟小厮得了令遂各自忙去了。
两人携手去了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