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你看看那些障碍物的摆放!”李彤指了指不远处的赛道,“如果是笔直的赛道,压根不需要多少花滑的技巧,只要凭爆发力和蛮力就可以滑出很快的速度。但是这次的赛道是弯曲的,并且这不是普通的弯曲,有些弯道处的夹角甚至超过了90度!”
“所以,这个赛道考察的是灵活性,”于思梦接着李彤的话说,“要想赢得比赛,你不仅仅得滑速快,你还得在滑速快的同时保持对于方向和用刃的高精准度和高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不碰上任何的障碍物的前提下到达终点。”
“没错!”李彤有些惊讶地看着于思梦,“你真的是新手么?你学花滑有多久了?”
于思梦哈哈笑着说:“不久不久,两周出头。”
“两周?半个月?”李彤的脸上闪过狐疑,似乎在怀疑于思梦在骗她,“那你的教练是谁?”
于思梦摸了摸鼻子,接着露出腼腆的笑容,用手指向自己的胸口。
李彤奇怪地说:“这是什么意思?我没看懂。”
“我自己就是我的教练,”于思梦对面前的女孩笑笑,“又或者说,我没有教练。”
不出于思梦的意料,如果说李彤之前对于思梦的态度一直都挺正常友善,那么在听过这话后,她的态度立马被震撼和质疑所取代了。
可即便如此,就算心中不相信,李彤的态度却也比黄雨婕要含蓄得多。
“那……你一会儿加油。”
“谢谢你。”于思梦一边说着,一边不忘仔细观察着教练员废九牛二虎之力布置好的冰场赛道。
放眼望去,赛道大致分四段。
第一赛段以直线赛道为主,中间以低矮路障设置了1个夹角为180度的转角。
然而,转角虽大,但这个转角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分隔空间,把长度为60米的笔直赛段来回分成总长度120米的赛道。
因此,于思梦初步判断,这一条赛段的考察关键其实也很简单——
滑速,就是最单纯的滑速。
若要具体打比方,第一赛段有些类似于陆地上的来回接力跑。
然而,第二赛段很显然就没有第一赛段那么简单了。
第二赛段的障碍物以冰场训练常见的橙黄色塑料角标为主。这一赛段对选手的要求则是选手必须以S形的弧线依次穿过每一个角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选手不可以错过任何角标,一旦错过一个,到达终点后比赛成绩直接作废;而如果碰到任何角标,每碰到一次,最终比赛计时会加3秒。
而到了第三赛段,相比于第二赛段,它的复杂程度只增不减。
第三赛段摆放着大大小小形状不规则的泡沫巨石,赛道的路径组成了大小弧度不一的曲线。
这一赛段,转角的弧线大多小于60度。光论转弯这一点,对于选手的难度或许不算太大,但难就难在,这一赛段的转角出现的毫无规则,且道路有宽有窄,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碰到障碍物增加计时。
看完前三个赛段,于思梦视线右移,缓缓看向了这次滑速比赛的最后一个赛段,同时也是最为神秘和复杂的——第四赛段。
事实上,说是第四赛段,但于思梦此时却压根看不清里边的具体情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赛道被遮住了。
第四赛段的障碍物,是一个个高度、体积远大于第三赛段泡沫巨石的泡沫假山。
这些泡沫假山的高度普遍高于1米9,别提今夜参加比赛的这群半大的孩子,就连冰场的教练员都挑不出一个穿上冰鞋后,比这些假山身高更高的。
于思梦如今站在赛场外,虽说由于假山的遮挡,她此时还看不清第四赛段里边赛道的具体形状,但只要细心想想基本就能猜到:第四赛道周边这圈假山肯定不仅仅是围住这一赛段的一圈围栏。
在“围栏”的内部,第四赛段的地形必然也是以遮盖视线的泡沫假山为主。
“第一组参赛者,准备!”
赛道的起点处响起王教练的喊声,随着他报出四个人的名字,四个年纪看着在12-14岁之间的孩子站上了起点。
只见这四个孩子一眼都是系统性练过花滑的。哨声吹响后,不出于思梦意料,赛道第一段,四个孩子的动作都显得稳当又顺溜,基本也没拉出什么差距。
然而,这种现状却没持续多久。很快,四个孩子来到了第二赛段的“绕花桩”,而来到这一赛段之后,所有人的滑速立马开始肉眼可见地下降。
平日里的花滑训练,关于角标的练习大多是为了训练对于用刃和冰面方向的精确度,很少会专门考察训练者在角标间滑行的滑速。
正是因此,第二赛段不仅考验速度,同时考察的也是四个参赛者的基本功和对角标这一训练的熟练度。
于思梦定睛一看,一开始滑在第一位的选手,基本功显然更加扎实,进入到第二赛段时,虽说因为角标的存在产生了明显的降速,但总体看来依旧滑的很顺畅。
然而,排位第二和第三位的选手很明显就不同了。在进入赛段后,第三名的选手很快就被第四名超越;而第二名选手或许是因为看见自己和第一名的差距逐渐拉开,一时心急,加快了脚步。
谁知,就在他加速一秒过后,左脚的冰鞋一下子碰倒了一个角标,接连的失误下,直接让他在进入第三赛段前落到了倒数第三的位置。
进入第三赛段后,四位选手的速度再一次肉眼可见地下降了。
以平地打比方:如果说第一赛段四人都算是在奔跑,到了第二赛段,四个人只能称得上小跑了;而到了第三赛段,所有的选手只能算得上是“疾走”,且全程都小心翼翼。
于思梦皱着眉,如果说一开始黄雨婕和她说这次的赛道很难时她还有些不以为意,那么现在她是彻底认识到了。
只见其余还没参加模拟赛的冰场学员,无一不是战战兢兢看着那4名选手,有些人甚至直接屏住了呼吸,就连轻呼和喝彩都不由自主压低了声音。
不知不觉间,这一组的模拟赛来到了最后阶段,待四位选手里最后一名的身影消失在了泡沫假山间后,赛道外站着的所有学员彻底失去了对比赛现状的把握。
于思梦忍不住看了眼张小哥和王教练的方向,只见他们凑在一起,盯着平板,似乎正借着由冰场上方无人机传回的画面低声讨论。
广茂冰场为了举办这次滑速比赛,很显然在经费方面也下了一番血本。
过了约么几十秒,终于有人从假山间现出身形。
然而,出乎大多数人意料,首个通过假山赛段的选手并不是在进入第四赛段前排名第一的选手,而是排名第三的。一开始排名第一的成了第二,排名第二的则是第三,排名第四的,则是在第二赛段碰倒角标失误的那位选手。
而值得一提的是,那位选手不仅仅在第四赛段接连失误,甚至还在赛段内摔倒了。在比赛的途中,冰场内所有人都听到了“砰”的一声巨响,足以见得这一跤摔得有多扎实。
四个人到达终点后,无一不是一脸惊险,面色都不大好看。其余学员先是鼓掌,接着围上前去,大多都是想打听第四赛段的地形具体如何。
于思梦思索着赛道的设计,一时没有动弹,李彤却不甘留在原地,而是跟着到那四人身边凑热闹。
王教练和张小哥在一边计算四个人的成绩,记录在册后双双一叹气。
“好了好了!别讨论了!”王教练拍拍手,“第二组选手,准备!”
随着王教练喊出第二组选手的名字,很快又是第三组、第四组……
轮到李彤时,于思梦定睛一看,没想到她竟然和黄雨婕是一组。
黄雨婕今日一改俱乐部联赛当天紧张蔫吧的状态,整个人显出一副跃跃欲试,势在必得之态;而李彤与之相对,显然就看着局促得多。
这一组比完后,黄雨婕排第一,李彤则排小组第二。李彤下场之后,来到于思梦身边,一脸的痛心疾首。
“别人一般都是冰鞋碰倒障碍物,哪像我,第四赛段光膝盖和肩膀就碰到了假山好几次!”
于思梦听了这话,看着李彤超过1米68的个头哭笑不得,“别太伤心,那是因为你腿长。”
“这个比赛对个子高的人一点也不友好。”李彤不服气地哀叹一声,一边摸了摸自己的膝盖。
于思梦拍了拍她的肩膀,没再多说什么。
经过她的观赛,李彤不愧是系统性练过花滑的孩子。跳跃、旋转等其他技术实力暂且不提,就滑行基础这块,她和今日大多数学员比起来绝对隶属上游。
只可惜,即便说今天模拟赛的赛道对于个子高的人不友好,但花滑这整个运动项目,其实都对个子高的人很不友好。
毕竟,花滑技术动作里的跳跃和旋转都需要选手找准身体重心,而选手的个头越高,重心也就越难把握,练起花滑就越难。
与此同时,选手身高还涉及到了体重基数,一旦体重增长,其他方面不说,摔一跤都会比其他人更疼,受伤的概率也会更大。
“李彤,”于思梦小声问,“所以说……第四赛段内部到底长什么样?”
“全都是假山,路很窄、很难、还会遮挡视线……”李彤说到这里,面色变得凝重,“说真的,你如果真的只练了两周花滑,现在退赛还来得及……”
“来都来了,就这么退了岂不是尴尬?”于思梦呵呵笑了笑,“更何况,现在想退出怕是有些来不及了。”
李彤微微一怔,“你是第几组来着?”
“第五组,”于思梦说,“马上就到我了。”
而几乎是在她话音刚落的瞬间,王教练和张小哥记录好了成绩。
王教练来到赛道起点处,喊道:“第五组选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