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过得飞快,但对莫哀来说,每一秒都是煎熬。他反复打开手机,点开与何过的聊天框,却又关掉。
他想何过了……
企图逃离课堂,回到何过的怀抱里,但他又害怕被拒之门外。
莫哀顿了一瞬,何过不会将他拒之门外。不会的……
随即他又感到一阵懊恼,昨天他们刚刚吵过架,何过现在会了。
也不知道那人心情怎样。
莫哀深吸一口气,终于打消了不上后半节课的念头,准备继续待下去。
就在这时,铃声响起。
沈轩再次站起,将已经熄屏的投影仪重新唤醒,点了几下鼠标,换到了下一页:“预防与阻断”。
“预防传染病通常从三个方面入手: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首先,在传染源方面,我们重点关注抗病毒治疗、高危人群的普查以及加强国境检疫;在传播途径方面,我们通过推广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消毒医疗器械,来确保医生和患者避免感染;针对感染的孕妇,我们需要采取三步阻断措施:孕期阻断、分娩阻断和产后阻断,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胎儿感染的风险。”
教室里有些嘈杂,沈轩抬头看了看,继续讲解:“最后,我们来看易感人群的知识。暴露可分为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顾名思义,职业暴露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感染风险,而非职业暴露则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无保护性行为所致的暴露。”
“老师,这两种不都是暴露吗?分这么细有什么区别吗?”
沈轩愣了一下,然后回答道:“我讲完阻断后再解释。”
“哦,好的。”
沈轩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暴露后并非无法阻止病毒进入体内。在发生高危行为后的2小时内,最长不超过72小时,在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坚持服用阻断药物,也就是暴露后预防(PEP),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越早服药,效果越好。除此之外,还有暴露前预防(PrEP)。那么,大家觉得哪些人会选择使用暴露前预防呢?”
“男……男同?”
“嫖。”
沈轩点点头,接着说道:“确实,有些人使用PrEP后会放纵自己。但我个人认为,这与刚才那位同学提的问题相关。如果未来,你们面临可能暴露的威胁,会选择使用PrEP吗?职业暴露与日常暴露的区别在于,职业暴露是针对明确的携带者和患者。但在日常生活中,医生常常会遇到一些‘恐艾者’,他们由于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无法明确是否接触到携带者,导致焦虑不安。可是,针对那些经常接触携带者的职业人员来说,这是否有必要呢?”
“有……有吧。”
“不知同学们的记忆力是否还能支撑到我们上半节课所讲述的那位‘零号病人’。1980年代初,HIV感染从特定群体蔓延至全社会,但部分媒体仍将其妖魔化,称之为‘同性恋癌症’,患者因此遭遇歧视,以至于生命终末之际绝望离世。而那位病人GD,在得知自己感染了一个新型病毒,起初是非常配合的。他专程从C国赶到Y国接受检查,甚至主动提供自己与之发生关系的男性名单,为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可悲的是,随着媒体不实报道的传播,他逐渐放纵堕落。他选择在公共浴室以及许多地方,露出身体的病变并告诉与其发生关系的人,‘我得了同性恋癌,快死了,而你也快了’以做报复。”
莫哀背后的伤口隐隐作痛,像是被撕扯般又一次揭开,他的胃里一阵翻涌。
沈轩继续道:“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艾滋病是上天对人们滥交的惩罚。可于我而言,疾病从来不是我们用来歧视他人的借口。歧视不仅不利于医学发展,还阻碍了社会的安定。因为歧视而产生的仇恨,才是对患者最大的不尊重。这种不尊重,正是我们今天传播正确知识的意义所在。”
他微微侧头,目光与莫哀短暂交汇,嘴角扬起一抹浅笑。
“我曾看过一句话‘疾病最令人恐惧的,不是丧失生命,而是丧失人格’。1990年代,有学者研究说,‘艾滋病歧视让感染者羞愧与内疚,这种羞愧可能导致他们隐瞒病情,拒绝治疗,进而带来更多不幸。’于医学而言,于人格发展,于社会稳定,皆是不利。”
投影仪的光暗了下去,沈轩合上书,语气平静而有力:“我曾想过,如果我面对艾滋病感染者,会是什么心态。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位亲人因意外感染了艾滋病毒。虽然他并非同性恋,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自救的绝望,最终驱使他做出了不可挽回的错误选择。”
教室里瞬间弥漫着一片唏嘘声。
“因此,比起指责病人,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伸出援手,提供真正的帮助,给予那些善良且深陷痛苦的人。”沈轩礼貌地微微点头,“疾病本是灾难,歧视只会加重难情。”
沈轩拿起书,站到了讲台中央,声音平静却富有穿透力:“这整节课,我只希冀大家记住,既不要过度信任你的病人,也不可过于漠视你的病人。”
“老沈又开始灌鸡汤了。”宋霖低声说道。
“这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真正含义。”沈轩说完后,弯腰鞠了一躬,准确无误地掐着下课铃响起时收拾好东西离开。
“老沈每次卡得都是一手准点。”宋霖边说边拍手称赞,突然转头看向莫哀:“学弟,我下节还有课,先走了。”
“哦……好。”莫哀整个人还有些发愣,没能从课堂中缓过神来。
教室逐渐空无一人,那些知识莫哀早已熟知,但歧视永远存在。世上秉持公平公正的人又有几何?
其实对谁解释都是一样,偏见永远存在于人们脑中,根深蒂固,抹都抹不掉,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目光,以及随意的评断和谣传。
莫哀翻开手机,看到何过的朋友圈,除了转发一些普法知识外,再无其他内容。
竟然连一张何过的照片都没有,莫哀有些不大高兴,随即又翻开自己照片的库存。那里面有一张他与何过的合照,是他们一起看日出时拍的。
何过不孤独,但他得挨住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