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竹子、骨头和土
义阳工场为了烧耐火砖,从孟县买了不少矾土矿,所以矾土储备很充足。沈嫣与杨文昌商量,把耐火砖的产量减半,优先安排明矾的生产。
王国胜等人正在做实验,见到沈嫣来视察,赶紧向她演示明矾成品。
“都是按东家的吩咐来做的!”王国胜一一介绍:“先将矾石破碎,然后再煅烧,借着将粉末反复浸泡和过滤,再加热结晶,就是你说的明矾了,您瞧,和玻璃碎块差不多……”
沈嫣命人取来一大杯浑水,用玻璃杯装着,大伙儿围上来细看,只见水中有不少细小颗粒和悬浮物,显然是不能直接喝的。
然后沈嫣估算了一下比例,一般水与明矾的比例是20:1,于是投入了相应的明矾粉末,将水杯静置。
渐渐地,浑水出现分层,一些大颗粒的杂质迅速沉淀。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整杯水已经非常干净了,只有在玻璃杯底部沉淀着一些不明颗粒。
沈嫣仔细将上层的水倒出,然后又命人烧开,再放凉后,先给狗喝,狗狗无事。沈嫣又让王国胜继续做实验,多试几次,然后再让人尝试,并让郎中在一旁侯着。
一天一夜,人也没事,如此沈嫣才放心,派人将明矾密封装罐,紧急送往汴都。沈嫣还在信中写明净水的方法和配比,以供参考。
归元帝命太医进行检测之后,发现明矾确实好用,甚至能作为消炎止血的外敷药,归元帝大喜,命人直接在炭场售卖明矾,并当场演示使用方法,让百姓们学习。
明矾的定价,是赈灾性质的,一小罐只需十文钱。归元帝也很大方,用炭场的税钱,把明矾买下,仍然以十文的价格卖出,分文不赚。不仅如此,京畿受灾期间,炭税减半,每家每户定量供应,南城生活困苦的百姓,还可以直接从炭场领取烧开后的水。
饶长开是个机灵的小子,他奉命往北面送明矾,也一直混迹各地炭场,就把“沈大娘子发明明矾”的事大加传扬。做好事不留名,那是雷锋。沈嫣一介弱女子,还是需要良好的声名的。
陕州张匠师来信,他们那里招了一批临时工,只需提供一日两餐,工价极其低廉。如今云来客栈附属的塌房和邸店快要完工了。云来二期项目投入建设中,运河挖得飞快。
沈嫣看到这里,赶紧投入竹筋混凝土的研发。
并非所有的竹子,都可以当做竹筋来使用。沈嫣看王国胜从各地找的竹材,经过各种强度测试,最后选用了3-5年期、直径在12-15公分的毛竹。
选材只是第一步,然后要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去除表面的青皮和内层的黄膜,这些是易腐物质,必须去除。
第二步是进一步的防腐防虫处理。正好义阳工场出产石灰,沈嫣索性建了一个石灰池,将竹材放入石灰水中浸泡10-15天,中和其中的糖分,同时杀灭虫子和虫卵。
第三步就是干燥定型。将竹材放入烘干窑在60-80°C低温烘干脱水。义阳工场不缺窑洞,正要需要冷却的窑洞,就拿来烘干竹材。
最后一步要对竹材表面进行碳化处理,使其更加坚韧。
经过这样一系列工序处理后的优质竹材,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0-30年以上,完全符合沈嫣的要求。
随后沈嫣用竹筋代替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调整水泥、砂和石子的比例,就可以得到不同用途的混凝土。
经过测试,竹筋混凝土建筑非常坚固,用来建造塌房完全不成问题。这样一来,云来二期的建造成本就可以降低很多。
沈嫣在义阳呆了一个月,期间成辉村只下了一次雨,让人啧啧称奇。杨文昌介绍说:“大娘子,幸好官家赏的另几个山头,雨水还比较充足。您之前让引种的茶树,都栽在了那边。您要是得了空,可以去看看。”
若湄在村子里玩疯了,有米雪这个“土著”带着,今天去染坊逛逛,全身挂彩回家,明天在制陶坊玩儿,一手的泥巴,石妈妈跟在她后头,也快要疯了。
石妈妈找沈嫣告状:“大娘子,您管管若湄吧,好好的小娘子,晒成什么样了?!这两天,功课也耽误了。”
沈嫣笑:“正好,实验室在试制骨瓷,让若湄去帮着做实验记录吧!”
之前沈嫣给杨文昌讲过骨瓷的制作原理,但是后来大家忙于造镜子,骨瓷的研制便搁置了。如今沈嫣闲来无事,便又开始做起骨瓷的实验来。
若湄从来没见过这个,一时也来了兴趣,跟着沈嫣进进出出,一边还记录数据,不停调整高岭土、骨粉的比例,便是不同动物的骨头,烧出来的成品也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