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趁着李勣惊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滔滔不绝。比如,杨姑姑给她讲得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盘庚迁殷、古公檀父、武王伐纣、周公摄政、犬戎之祸、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朝一统、二世而亡……
不说不知道,越说越兴奋,安定公主既惊讶又骄傲,她竟然不知不觉中已经知道了这么多东西了!杨姑姑大才!她自己也不赖!
李勣却已经从惊讶转为平静,因为安定公主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超出了他哪怕惊讶也能设想到的范围,甚至已经勾勒出大概的轮廓体系,并且这知识体系明显并非以哪家学说为主干,而是以时间为主干,触类旁通。难以想象,待学成之日,安定公主的知识结构将多么的复杂和全面,思想维度将如何的广阔。
见女知母,李勣不由对武皇后也生出几分好感。追随武皇后的侍从有此大才,而武皇后愿意让这位侍从这样地教导女儿,放任女儿自由甚至是野蛮生长,她的心胸和见识可见一斑。
在此之前,与朝臣鲜明的态度不同,李勣对于这位经历丰富、深得圣眷的武皇后不置可否。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无论是王皇后还是武皇后,都是李治的家事,左右不过是君臣掰手腕的工具。若是哪天李治又想换个姓赵的、姓王的、姓周的做皇后,只要大唐不乱,君主清明,对于他这种纯臣来说也没什么所谓。
只是现在,因为安定公主,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李勣不愿再多想,将复杂的心绪抛之脑后,在这一刻只是被安定公主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获得片刻的轻松。
在安定公主滔滔不绝地和李勣显摆她的所知时,杨春花却是一上午都有些心不在焉,武皇后倒是仍然一派从容,还有心情调侃杨春花,“春花啊,安定不过是去交个朋友,你便这样魂不守舍。日后,她若真的上了战场,你不得日夜跪在佛堂诵经祈福才能安心。”
杨春花略带哀怨地看向武皇后,“婢本来还没想到安定公主上战场的事儿,娘娘这么一说,婢今晚都要睡不着了。”
武皇后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却叹息一声,不知是在安慰杨春花还是在对自己说,“安定总要长大的。若她愿成为翱翔天际的鹰,又何必为了所谓安全束缚她的翅膀。”
武皇后说的,杨春花都明白。
但是,对于杨春花来说,安定公主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她知道所有青史留名的人的结局,却无法知晓这个被她救下的小孩儿的未来。
尽管她知道,安定公主只是活着便是上天的垂爱,但是人果然是贪心的,她希望安定公主可以得偿所愿,哪怕是成为越发明显的变数,让既定的历史发生偏移。
她想,上天啊,既然你让安定公主活了下来,是不是便是默许安定公主对一切做出改变。
她想,她是被天机束缚的异世之魂,但是安定公主是先天纯洁的当世之人。如果上天想做个有趣的实验,那么被选中的幸运儿便是安定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