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看了眼已经从震惊转向愤恨的褚遂良,心里叹息,终于站出来,“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旧唐书·褚遂良传》)”
会议进行到现在,李治都让武昭仪旁听,还不反驳她的狠戾之语了,也没什么继续开下去的必要了。于是,李治宣布散会,还有什么事儿下次再议。
三人退出两仪殿,于志宁在脸上挂着惶恐震惊的神色,稍稍缀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后面。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则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和无奈。
两仪殿中,李治虎着脸,看着武昭仪,“媚娘,你可知错?不是保证不出声,悄悄观摩的吗?如此失礼,朝臣们定会议论纷纷,上书谏议。”
武昭仪神色平静,“臣妾知错,没有遵守保证。不过那老獠太过嚣张,臣妾实在是无法旁观他如此对待陛下。”
李治知道她是体贴自己,刚刚所言也确实为自己所想,便也不再假装生气,而是感叹,“褚遂良确实乖张,让朕为难。你为给朕解围,才表露踪迹,朕如何能怪罪于你。”
武昭仪莞尔一笑,“能帮到陛下就好。”
李治拉着武昭仪回到内室,坐在柔软的坐榻上。武昭仪给他倒茶,并问道,“陛下,怎么不见李司空。”
通过其母杨氏在宫外走动,武昭仪不仅和支持派取得了联系,还通过他们对如今朝堂的其他势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自然也就包括中立派的领导者,掌握军权,长孙无忌也忌惮三分的李勣。
李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只觉青涩回甘的茶水舒缓了之前的轻微焦躁,然后回道,“李司空请病假了,不曾出席两次会议。”
武昭仪神色一动,“陛下何不问问他的想法。”
次日,或者说会议开完后没过几个时辰,朝廷众臣大多已经知道了武昭仪现身宰相会议,直言要扑杀褚遂良的事。一时间,群情激沸,各有想法。
支持派当然是看到成功废王立武,自己借机晋升的希望。
而反对派则多有惶恐和焦虑,他们知道,这并不是武昭仪嚣张跋扈就能做到的,必须有李治的支持。他们虽然一直知道李治的心意,也看到了前段时间他表现出来的决心,但是没想到已经到了默认“扑杀”顾命大臣的程度。
对此,反对派中一些识时务的官员立场悄悄松动,开始保持沉默。但是其中还有一些官员却表现得更加激奋,奋笔疾书写谏言。尤以当初便上书劝谏李治不要立武昭仪为宸妃的韩瑗、来济为代表。
侍中韩瑗甚至说出了“嫫母辅佐黄帝,妲己倾覆殷王”这种话。
中书令来济也不逞多让,谏言“孝成纵欲,以婢为后,使皇统亡绝,社稷倾沦”。
面对两省长官就差指着他鼻子骂他如果废王立武就是亡国昏君做派,李治一改过去好说话的温和纳谏模样,一律不予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