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入目山河皆锦绣 > 第4章 雨露

第4章 雨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臣附议。”

“臣附议。”

户部右侍郎杨秦急得撞掉了一堆卷轴:“不妥不妥......去岁因着地龙翻身,上皇已经免了剑南道几个州府的赋税,加上开粮仓医馆,实在吃不消啊!之后还要操办万寿节,陛下三思啊!”

宋撄宁面不改色,将符染拿来的《水经注》摊开,垂着头开始翻阅,顺带问了一下那位积石如玉、列松如翠的中书令大人:“崔相呢?”

“臣以为可行。”崔望熙的声音不带一丝起伏。

室内的众人屏住呼吸,只听得帝王快速的翻书声。

论政途中,陛下怎看起书来了?

宋撄宁循着模糊记忆寻找,指尖染了墨香,眼睛亦是酸痛。

终于,她在其中一页停留。

《江水卷》。

她把书卷朝前推了推,确保直播间的人可以看得清楚。

“像模像样的啊!我看可以试试。”

“对啊,先按着刚刚那个大臣的方法救灾,然后找个合适的地方一试。”

宋撄宁把书册交给侍从:“拿去给崔中书一观。”

崔望熙虽然野心勃勃,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才思敏捷、胸有沟壑,是清河崔氏最负盛名的公子,十五岁破格入朝,六年内青云直上,及冠拜相,官至中书长官之首,这样年轻却令不少人拜服。

寂静的政事堂内,出现了这样罕见的一幕——

女帝读书,读完之后崔相读。

二人都不提救灾一事。

众臣面面相觑,以眼神交流着,表达自己的疑惑。

崔望熙将那一篇细细读了一遍,交还侍从手中。

“陛下欲仿此法吗?”

他眸色浓郁,深不见底。

夜宣冯慷、朱戈,封闭检修临风桥,效祈雨之法。

宋撄宁的言行越来越出乎意料了。

这......不是吉兆。

这些年身居高位、运筹帷幄,他不喜欢掌控之外的事。

但此刻,崔望熙无暇深究,毕竟灾情更为重要。

他皱起眉,否定了此举:“干旱当前,陛下应想着快速救济,而不是仰赖上苍。”

“朕二者皆想一试。”宋撄宁敲打着奏折,并不退让:“许右丞刚刚的提议可行,中书起诏吧,御史台前去协助邱齐安和陆辙,另外,水部按着此法,去寻找适合的地点,尝试燃烟降雨。”

水部的人接了旨,却心中大骇。

陛下怎么会想着用此举?

虽然遭逢大旱时,君王的确会向上苍祈告,请一请雨露恩泽,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这种燃烟降雨的法子......真的有效吗?

符染铺开一张蜀宣,宋撄宁大笔一挥,将刚刚记下各类的材料写给水部,供他们测试。

“另外,”她的语调是强忍的怒意,“涉事瞒报州府一律革职,押送入京,重罪论处。”

这次的干旱本来可以不这么棘手难办的,瞒报的官员要负最大的责任。

弹幕上的那些字果然没有说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在和京畿道相邻的山南道中,都能发生如此严重的欺上瞒下、阳奉阴违,那么更远的岭南道、河西道只怕会猖狂。

还有与崔家勾结的陇右道,亦是京畿的重要防线之一,这样的地段,节度使居然不是宋撄宁的人,想来便觉胆寒。

她曾以为的太平安宁,只是浮于表面的繁华罢了。

这个王朝,已经积攒了太多祸患。

将案上积攒的几件事解决后,宋撄宁身心俱疲,刚刚走出政事堂的门,便见杜年有些急迫的迎上来。

“什么事?”宋撄宁问道。

“陛下。”崔望熙站在她身后,“臣有要事禀报。”

“崔相刚刚为何不提?也叫爱卿们一起听听。”宋撄宁巍然不动。

“陛下藏着的秘事,臣不好将其说给同僚们吧?”崔望熙压着嗓子,负手靠近,“临风桥之事,臣有些线索,欲上报陛下。”

果然,京畿的秘密都逃不过崔氏的耳目。

二人走在宫道上,侍从们远远跟着,不敢靠近。

“陛下,臣也是有条件的——您为何能未卜先知?”

宋撄宁胡诌道:“朕受命于天,得知此事亦是上苍眷顾。”

“陛下!”崔望熙停下脚步,仰着头,“您忘了吗?臣只信......人定胜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