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逐渐落山,派出去寻找潼关败军的士兵们也逐渐回来。
残阳似血,余晖洒在成国渠渠首,将那古老的水利设施镀上一层金红。
秦双押着那五个士兵,步伐沉稳地走来,士兵们被推搡着,脸上满是惊恐与懊悔。
“将军,人带到了。”秦双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李琩目光如炬,扫视着面前几人,厉声喝道:“你们身为大唐士兵,为何劫掠百姓?”
他们哭喊着,“将军,我们实在走投无路!潼关一败,我们长途跋涉来此,又饿又累,才犯下大错。将军饶命啊,我们,我们再也不敢了……”
李琩想了许久,纠结是否应该处罚、给多重的处罚。
本身,如今行军途中最需要的就是人心,需要快速振奋并收拢潼关退下的士兵。
但这几个人又的确是做错了事情,有违军纪。
“查清其他找到的士兵是否有劫掠百姓的罪行,杖六十,其余人分一些眉县带来的粮食并收编。”
李琩的命令一下达,负责清查的士兵们两两一组,分头去询问那些被陆续带回的潼关败军,以及附近的百姓,一时间,整个成国渠渠首一片忙碌。
不一会儿,清查结果陆续上报,除了这最先抓到的五人,又揪出了另外十几名参与劫掠百姓的士兵。
甚至有七八个,是刚从百姓的床上揪起来的,百姓则是不知去向。
李琩走上前,目光扫过每一个士兵,大声说道:“大唐的军队,是守护百姓的,不是欺压百姓的!今日的处罚,是为了让你们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
此次,军队共找到并收纳了以王思礼领导的近千人。行军的队伍瞬间壮大。
秦双还带来了一袋桃,据说,那老翁把自己树上所有的桃都送了来。
他说,那是他儿子几年前从军时种的,如今一直没有再回来。树也坏了,桃子就送给其他士兵吃吧。
杨玉环听了这话,把手中的桃子还给了秦双。
“秦将军,还是别给我了,给将士们吧。”
可能老人的孩子再也回不去了,再也吃不到这甘甜多汁的桃了。
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度过了成国渠,向扶风走去。
城门前,守卫的士兵见是大唐军队,赶忙打开城门,一时间,厚重的城门缓缓向两边拉开,发出沉闷的声响。
就在军队正要进城之时,一队车马从城内缓缓驶出。马车上装满了一箱箱货物,箱子上盖着绸缎,隐约能看出里面装的是贵重物品。
为首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身着锦衣,见到军队,立刻勒住缰绳,拱手行礼。
赶上了。
杨玉环大呼一口气。
历史上玄宗到扶风的时候,这支向朝顶进贡丝绸的队伍也刚好到扶风。如今,自己的军队行动晚了一天,则是刚好赶上了他们出城。
京城粮仓的粮食运不来,他们又不能直接向老百姓或商人强制征收粮食,如今,有了这一批进贡的丝绸,就可以用它们来换粮了。
只是,李琩大军对此视若无睹,他们只当这是寻常商队,要绕开他们进城。
杨玉环油然而生了一种“三军没我得散”的感觉,跳下了马车。
单术维又一次看到一片残影从自己手边划过。
下一秒,那残影突然变得端庄,一步一步走得气势十足,每一脚踏出去都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国泰民安感。
那中年男人看着这丰腴的女子气势强大地跳下一个没有帘幕的马车,又直直冲自己走来,属实吓了一跳。
杨玉环的声音清脆却又不失威严:“且慢,你这车上装的是何物?又要去往何处?”
一边的李琩也注意到了她这边的动静,
中年男子连忙恭敬作答:“回贵人的话,小人名叫陈福,这些车上装的皆是上等丝绸,本是要送往京城,进贡给朝廷的。”
杨玉环微微点头,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如今前线战事吃紧,我大唐军队急需粮草,你这丝绸虽是进贡之物,但若能解军队燃眉之急,日后朝廷定会重重赏赐于你。不如先将这丝绸留下,用以换取军粮。”
陈福看了看队伍,又看了看杨玉环,心想:哪有去前线的队伍里带女人?不信任得看着她。
“贵人,这……这丝绸乃是小人历经千辛万苦才收集准备妥当,若是私自留下,小人实在担不起这抗旨的罪名啊。”
“这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寿王殿下,皇帝如今并不在京城,派我们出兵抗敌。您把丝绸给我们并不是抗旨。若是您将丝绸运到长安去,只会落入安禄山之手。”
李琩应和道:“这位兄弟,贵妃所言极是。如今我军正为平定叛乱而奔波,粮草不足,若能以这丝绸换得粮食,将士们便能吃饱喝足,奋勇杀敌,早日还天下太平。待战事结束,朝廷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
陈福看着李琩和杨玉环,又瞧了瞧周围严阵以待的士兵,心中权衡一番后,终于咬咬牙道:“既如此,小人愿为军队尽一份绵薄之力。只是还望将军和贵妃能为小人作证,日后莫让小人背上这罪名。”
杨玉环说道:“你放心,我定会将此事如实禀明皇上。”
接着,杨玉环主动揽下了去采购粮食的活。
她可太需要做些什么大贡献,然后提高自己在军队中的分量了。
本身以为唐朝风气开放,女子地位也比起其他朝代来说更高,没想到,自己在里边说话还是会受到层层质疑。
被李琩护着提意见可不行,她需要向广大将士们证明自己,让他们相信自己,主动把自己这个开过天眼的人推上“军师”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帮助军队采取最好的迎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