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是被黄巾军所伤?”
董嫣摇摇头,“是与人打斗受了伤,只是还请先生莫要向曹公说明,只说郭嘉卧病在床便是。”
荀攸见董嫣也没有言明的意思,倒也不再追问,只是点点头,将她引入了中军大帐。
掀开帐帘,董嫣只见四根粗大的柱子用铁箍加固,大帐正中央摆着一张乌木案几,案几用锦布覆盖,边角整齐压着几卷竹简和一副沙盘。案几后是一张虎皮高背椅,而在桌案前站着的主帅,便是曹操。
曹操正与曹洪、曹仁等将商讨剿贼之事,见荀攸入帐,便抬手招呼他:“公达,快来看看,此地突袭可能成否?”
荀攸不急不缓地将董嫣引入帐中,“主公不必烦恼,破敌之计这便来了。”
“哦?”
此言一出,曹操、曹洪和曹仁三人同时看向荀攸处,却见荀攸身后跟着一名二八少女,未施粉黛却肤若凝脂,精致灵动,如同一汪盈盈碧玉的江南春水。
三人皆是一愣,还是曹擦先反应过来,他哈哈大笑,“怎么,公达所说的破敌之计,难道是此女?”
曹洪和曹仁都觉不可思议,便在曹操两旁大笑开来。
“非也,明公误会了。”荀攸摆了摆手,“此女只是送策之人,而破敌之计,乃是出自郭嘉之手。”
荀攸将郭嘉的挂佩呈上,“此乃郭嘉随身之物,若非亲自摘下,万难落到旁人手中。”
曹操结果挂佩细细端详,他看一会儿挂佩,又看一会儿荀攸,“这郭嘉,便是公达与文若曾与我提到过的,颍川郭奉孝?”
“正是。此人虽年轻,可才能却胜臣十倍,乃是郭氏这一代的翘楚。如今他因病无法亲来相见主公,才托这位姑娘将上中下三策献与主公,以解我军燃眉之急。”
荀攸说着,董嫣便将郭嘉交给她的竹简呈上。曹操拆开,对着竹简凝视了一会儿,便哈哈大笑起来。
“公达所言不假,此人果然大才!改日我一定亲自登门去会一会他!”
董嫣看在眼里,见曹操合上竹简,目光锐利,那笑容中也仿佛暗藏锋刃。
想来当年许劭所言非虚,这曹操,确有枭雄之姿。
此等魄力,是郭嘉所求之明主吗?
董嫣见曹操得了郭嘉之计后,要与荀攸及众将商议军事,她也不好久留,取回郭嘉的挂佩后,便向曹操等人告辞先行离开。
荀攸将董嫣送出中军大帐,在曹营门口,他顿了顿脚步,“董姑娘与奉孝.......”
董嫣一笑,“先生放心,他的伤已快痊愈了,我会好好照看,不必担忧。”
她笑的一片坦然,荀攸本想问出口的那后半句话,便成了“董姑娘觉得郭嘉此人如何?”
此人如何?
荀攸会问她这个问题,董嫣倒是有些意外,“荀先生可是对他有什么意见?”
荀攸笑着摇摇头,“据我对他的了解,姑娘若非郭奉孝极其信重之人,他是不会把这挂佩交到你手上的。”
她出客栈前,郭嘉也的确说过自己在这里只信得过她。
只是对上荀攸那略带探究的眼神,董嫣似乎有些明白他想说什么了。
她粲然一笑,“荀先生莫要误会,郭先生此举,实是因为他心系曹公与黄巾军的这一场战局。这些日子他养伤时,日日都差人打探战况,郭嘉的确是想助曹公一臂之力,却又担心曹公不会相信这不知从何而来的献策之人,因此才将信物交给了我。”
董嫣既如此说,也算是否认了荀攸心中所想,他便没有再问,董嫣自辞别了荀攸回到客栈。
五日之后,郭嘉的伤也养的差不多了,二人便打算启程继续前往洛阳。
临走那日,董嫣正在收拾行李,店小二却来找郭嘉。
“郭先生,您前些日子不是一直打听曹军与黄巾的战况吗,如今可算了结了,我来给您通报一声!”店小二语气中满是欢欣,似乎送走郭嘉这尊养着伤得罪不起、还总叫他出去跑腿的大爷,也是件十分令人高兴的事。
“黄巾军全数投降了曹军,黄巾军还替曹军劝说了城中百姓,叫百姓也信服曹军。”
店小二又道:“你们说,这曹公是不是也能算个神人啊。前些日子按兵不动、静待时机,我还以为曹军打不动了呢!可谁能想到,最后是不费一兵一卒,短短三日,三日便让黄巾军全心甘情愿臣服了!”
店小二说得起劲,郭嘉便也笑着回应:“是啊,曹公真乃神人也。从此你们也可安心度日了,闻喜,再没有太平道了。”
店小二应声,“是啊,是啊,郭先生,董姑娘,我送你们。”
“曹公可是用了你的计策?”等两人离开了客栈,店小二早已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时,董嫣才开口问郭嘉。
郭嘉含笑,“你想知道?”
见董嫣点了点头,郭嘉道:“此乃军机大事,若我说了,欠你的人情可算还了?”
“你真是狡猾。”董嫣杏眼微瞪,人情之事,她本就是随口一说,郭嘉不提,她倒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郭嘉竟和她计较起来。
“那我若是不想听了,你打算用什么来还我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