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西北出了个反贼,叫什么,郝度元?居然一举破了幽州,还拥戴一个叫齐万年的氐人为帝,声势还挺大。朝廷正商量着向雍凉增兵呢!
“我劝你还是对那个张郎君死心的好,什么建功立业,功劳是那么好挣的?仗打成这样,雍凉不仅没能平叛,还出了个反王,张家能得着好?”
裴妡的话,好似一盆雪水,对着裴妍兜头浇下。裴妍一下子从榻上坐起来,心里忐忑不安,倒不是担心张家是否失势,她只是纯粹担忧张茂的安危罢了——那些反贼那么厉害,张茂远征在外,会不会遇到意外?
不知现下凉州形势如何?朝廷预备派谁去支援?可惜她们一家如今身在孝中,等闲不得入宫,打探消息多有不便。
她赶紧招来容秋,命她去一趟薛五郎府上找裴娴,看能不能探点消息回来。
裴妡冷眼瞧着,她本意是让裴妍认清形势,早点斩断孽缘,不想裴妍不仅不愿放手,还处处担心袒护着那张家小郎。
她只觉自己这个姐姐真是没救了,但还是忍不住提点她:“换个婢子去,容秋太打眼!”
稍晚,去薛五郎家打探消息的婢子传来消息,道朝廷有意让安西将军夏侯骏与御史中丞周处带兵支援关中。
“怎么是他俩?”裴妡拧眉。她这些年常在内廷行走,因贾后临朝,后宫亦是前朝。她与河东公主跟在贾后身边耳濡目染,对朝中人物也算有一番见解。
“怎么了?”裴妍疑惑地问妹妹,“可是这二人有不妥?”
裴妡迟疑了一瞬,中肯地点评道:“夏侯将军虎贲之士,浩气英风;周御史允文允武,智计无双。”
“那你这么惊讶做什么?”
裴妡欲言又止,随后摇摇头,但愿是她想多了。
裴妍见她这里问不出什么,心想她还是去找三嫂始平公主问问吧!
不料裴妡却对她说:“公主阿嫂你还不知道?有子万事足,她对朝上的事还没有我懂得多。你真要探消息,莫若找东海王世子,我们认识的人里谁的消息比他灵敏?”一句话怼得裴妍哑口无言,这回轮到她欲言又止了。
月上中天,一星如斗,夏夜被不知隐于何处的知了吵得心烦意燥。
钜鹿郡公府的外书房却烛火通明。只是仆婢尽退,唯余中书令陈准与裴頠相对而坐。
陈准还是之前的主张:“周子隐虽有将才,然与梁王有宿怨,与夏侯骏亦不睦。此番增援关中,怎可派他去?”
“娘娘怎么说?”裴頠有些诧异,原以为陈准夤夜来找自己,定是朝里出了大事,没想,竟只是为了一个周处。
裴頠与周处并无深交,只听闻他曾纠察弹劾过梁王,故而与梁王一系关系不好。
“娘娘道如今朝中无人可用,周子隐不去,莫非要调宿卫军外出退敌么?”说到这,陈准亦无奈。
宿卫军是拱卫宫城的,里面都是皇后的嫡系,也是皇城最后的屏障。哪能轻易外派?裴頠不说话了。贾后说的是实情。如今朝中将才凋零,青黄不接,正得年龄又有威信的武将,确实没几个。周处若不去,论资历和实力,也就孟观合适了。孟观是黄门侍郎,积弩将军,领宿卫军,是拱卫皇城的关键,轻易挪动不得,贾后不是不知道周处与梁王的过节,只是目下无人可用,派他去亦实属无奈。
“梁王虽性狭,但到底是一军统帅。军中上下十数万人看着,总不至于故意贻误军机,慢待将领吧?”裴頠知道陈准与周处颇相得,怕他关心则乱,故而安慰他。
然而陈准却信不过这位天子的叔祖,“骏及梁王皆贵戚,非将帅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咎。以梁王节制周处,好比以豕犬驱使虎豹。若周处为统帅,则此战必胜;然若周处为副将,准斗胆预测,此战必败!”
这话就有些直了。陈准在张华和裴頠面前素来不温不火,难得看到他如此卖力地为一个人说项。显然,他很看重周处,甚至觉得此番周处去梁王和夏侯骏手底下打仗是狼入虎口,有去无回。
因此陈准才急着来找裴頠,想请他出山劝劝贾后:“不然,请孟将军带一万精兵当周处的前锋也好啊!”
裴頠不可置信地看了陈准一眼,觉得陈准是不是脑子糊涂了。
孟观的品级与周处不相上下,怎么可能让孟将军做他周处的副将?再说孟观乃娘娘心腹,娘娘断断不能为了一个周处,而赔上自己的股肱之臣吧!
何况,以梁王替换赵王,是他与张华一力促成的。裴頠觉得梁王虽庸碌,但在大是大非上不至于那么昏聩。裴頠到底没应他,二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陈准三步一回头,还想说什么,见裴頠一声不吭,知不可能有结果,终是拂袖而去。
同一片星空下,身处凉州的张轨父子,亦在借着棋局讨论此事。
“齐万年与郝度元皆骁勇之辈,父亲以为,朝廷会派谁来?”张茂落下一子,抬头问父亲。齐万年有南下关中之意,朝廷不可能不管。但是派谁来增援,却至关重要,这也直接影响他们张家日后的气数。
张轨拈了拈短须,沉吟道:“孟叔时可,周子隐不可。”
张茂点头,与父亲的想法不谋而合。孟观和周处都是当世的能人,难得的文武全才,在朝中和军中皆有威望。
按理说,周处曾任雍州治下的新平太守,是二人中最合适的。但是周处为人刚直,任御史中丞时,曾与梁王有隙。梁王性狭,睚眦必报,如今他统管西北军务,周处若来,必会遭到梁王的报复。
当陈准为周处奋力周旋时,周处的亲友们亦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推拒。
周处却摇了摇头,道:“因私怨而推辞畏惧,非人臣之节。”随后不置一言收拾了行囊,辞别家小,随大军开拔,奔赴关中。
裴頠听说周处赴任后,特地书信一封与梁王,提醒他顾全大局,莫泄私愤。
然而,他还是高估了梁王的品性,生生错过了拯救周处的最后机会,也错过了平叛的最佳时机。
这也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不可控的后续,为贾后一族乃至钜鹿郡公府的覆灭埋下伏笔,可谓一步错,步步错!当然,此为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