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却没给她机会,启程的吉时不可耽误,他走到裴憬身边说了几句,裴憬无奈地和柳蕙分别,又转身冲自家妹妹招招手,算是告别,继而钻进了身后的劭车。
裴妍跟着往前小跑了几步,含泪冲他的劭车挥舞帕子。
裴娴冲着车屁股翻了个白眼,天下竟有这般见色忘妹的兄长?
风吹黄沙,扬起漫天烟尘,车队连主带仆浩浩荡荡百十人,终于在一片人马喧腾中疾驰而去,隐于山道的尽头。
裴娴不耐烦地拽着痴痴地望着官道的裴妍和柳蕙:“再看下去,就成望夫石了!趁男人走了,咱们吃酒去!”
裴妍和柳蕙都没有心情。
裴妍借口道:“我阿母不许我出去!”
“那就去你家庄子,你娘只说不许你出去,可没说不许我们进来!”裴娴是伶俐人,没几句话就把两个女伴的失落症给治好了。
到底是少女,悲喜转换好比天书,不到一刻的功夫,三个女郎一扫方才的颓唐,重又叽叽喳喳起来,好不快活。
裴妍原以为自家至多一年半载就能回京。可闻喜的气候实在不算好,春季乍暖还寒,夏季酷暑难耐,秋季阴冷湿寒,冬季冰雪封路,小郭氏的身体许是水土不服,竟是一个季候一个病症,愣是没一个好时候。来闻喜的头两年,竟是卧床的时候多,康健的时候少。
幸有神医在身边调理,才终于在第三年堪堪恢复了点元气。
钜鹿郡公府长房母女离京一别就是三年,这却是诸人始料未及的。
因着小郭氏身体不好,裴妍常年在山上陪母亲养病,等闲不参与士族间的交游,闹得闻喜的士绅都暗传钜鹿郡公长房母女皆体弱,那些原先窥探裴妍想打探她做儿媳的人家,也渐渐歇了心思——裴家是高门不错,可儿媳是娶来生孩子的,娶个病秧子,万一过了病气怎么办?万一这病秧子还是个善妒的,自己不能生还不让丈夫纳妾,那岂不是连累家中儿孙?
是以原先行情高涨的钜鹿郡公长房渐渐门前冷落下来,而这正合了小郭氏的心意——谁耐烦跟这些乡下人打交道?她家阿妍迟早是要回京的!
因着常年住在山上,下山采买药材不便,皇甫严勘察地形后,在庄子北面开了一片药田。
裴妍侍疾闲暇时,常跟在神医后面学习侍弄、炮制药材。
小郭氏还特地从裴族长家请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夫子教授裴妍功课。除非裴娴和柳蕙等小姊妹来寻她,大部分时候裴妍上午读书,下午去地里侍弄药草菜田,晚上到小郭氏床前侍疾。
在这三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里,裴妍原先跳脱的性子竟也渐渐沉了下来。
三年后,闻喜,秋水别庄。
今年上巳的春日宴便设在此处。
绮罗高挂的花厅里,几个婢子有条不紊地穿行其间——或给匾额梁柱披红挂绿,或换上新制的珠帘屏风,或给座席铺上柔软的锦垫压好席镇,或将新剪的桃枝插进绘彩的琉璃瓶……
这里的管事娘子名唤符媪,她也没闲着,一路在花厅内外穿梭监工。
裴氏作为河东最大的望族,一年一度的春日宴乃全郡盛事。
往年,这样的事皆由族长夫人柳氏亲自操持。今年她却发话,让幼女裴娴与从女裴妍一道,代为操办。
内室里,裴娴皱着眉头,又谨慎地比对了一遍菜单子。
管庖厨的仆妇开解她道:“女郎宽心,且不说寻常菜式,就是天子宫里才有的五位脯并醒酒鲭鲊,都是庖屋里做老了的,绝不会在宴上出漏子。”
裴妍正剪着折鹤兰的叶子,听罢也附和道:“阿姊别劳神了,往年伯母怎么办的,咱们循着来就是!”
裴娴瞥了一眼裴妍,摇头道:“若非那王赤龙闲的没事非要跟来闻喜,我至于费这么大心思?为了谁?何苦来?”
裴妍知她的暴脾气,赶紧服软:“为了我为了我,辛苦阿姊了!”
王导这两年一直在东海王府任幕僚。这些年小郭氏和裴妃多有书信。
裴妃在听说小郭氏身体有所好转、预备今年春深回京城后,便托回家省亲的王导绕道河东,随裴憬一行送些东海的土仪给族长,顺道和裴憬一起护送长房母女回京。
王导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他要来,对于闻喜这样小地方的士绅而言,可谓荣幸之至!就连族长一家,也得抓着机会好好招待。
本来王导是钜鹿郡公二房的亲戚,与长房并无多少瓜葛,可谁让他现在是东海王府的幕僚呢!
东海王妃想要裴妍做儿媳的心思裴家人几乎都知道。说白了,王导是为了裴妍母女而来,却让族长一家好一番忙活。
这样说来,裴妍确实对裴娴多有愧疚。
裴娴只比裴妍大一岁,同族姊妹里,就她俩年龄最相近,加上她的表姊柳蕙是裴妍的准嫂子,是以三个女郎经常玩在一处。
“听说太夫人又来信催你们回京了?”柳蕙小声问。
裴妍脸色一暗,沉默点头。
年前,郭太夫人又来信催问长房的回京事宜。
裴妍十三了,不日便要议婚,长房一家是时候重回京城。
裴娴却舍不得裴妍走,用她的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别看我阿耶只有三品散职,可在这河东地界,就是府君来了也要低头唤他一声从父!你在京里,尚且有一堆命妇公主需得奉承,又有其他著姓与你分庭抗礼。可是在河东,哪个不以咱家为首?即便豪强如汾阴薛、解县柳,都得看咱们的脸色!春日宴你也参加过两次,可有哪个外姓女郎敢拂逆你?回洛阳,呵,哪有在老家爽快!”
裴妍不得不承认裴娴说的确是事实。相比头一年的想家,在闻喜混熟了后,裴妍渐渐品到了乡下的好处,这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日子确实挺舒爽的!
然而想起京城还有大母、兄长、堂妹等亲人,她又止不住的想回去。
唉,真是左右两难!
这时,容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盆长势喜人的莲瓣兰进了屋。
裴妍不好与裴娴争辩,便借此转移话题。
她小心翼翼地将兰花接过来,惊喜道:“原还担心着,怕今年太冷它长不好,没想今日就开了!”
容秋笑道:“今朝晨起才开的,不枉女郎倾心栽培!”
一旁的裴娴亦看直了眼,莲瓣兰是兰花里的名种,一株需得万钱。且这种兰草娇弱,对土地、肥料、气候、水源都有严苛地要求,多少匠人都未必能伺候出来,没想到裴妍居然自己把它种出来了。
裴娴新奇地伸出指头,轻轻点了点粉嫩细长的花瓣。
裴妍立刻嫌弃地抱着花盆移开两步,免得她的兰草惨遭毒手。
裴娴不满,偏追着伸手去够:“至于么,再名贵不还是一盆草!”
“这是我亲手栽的,跟别个不一样,有本事,你也养一株来?”裴妍边躲边怼。
裴娴悻悻地收回手去。她可没工夫养花,有这时间,还不如帮阿母多看两页账本。
她对郭夫人也是佩服,养了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宁愿看着她成天把自己关在花圃里种花种菜,也不让她去亲戚间走动交际。真是,把人都养傻了!
柳蕙边饮茶边笑着摇头,她是三个女郎里最大的,为人也最沉稳。茶香沁鼻,她看着杯中的人影,思绪却飘到了城外。
这次来接长房母女的,正是她的未来夫君裴憬,说来他们也有小两年未见了呢!不知他如今是何模样?
驿馆中,张茂将裴妍新送来的信收好。无他,裴妍问他们何时能到,又嘱咐他们早晚添衣。
今年是闰二月,河东的春日来得比洛阳晚些,熬过数九寒冬,还有料峭的倒春寒。
洛阳在花朝之后便已春深日暖,男男女女皆脱下厚重的裘袄,换上轻薄的春衫。然而在河东,人们未吃过端午粽,是不敢除冬装的。
这三年来,裴妍与裴憬、裴妡时常书信往来。
裴妡还好,裴憬却是最怵动笔的人,常是张茂于中间回复。
此番裴憬与张茂、王导来闻喜接小郭氏母女回京,裴妍依然絮絮叨叨写了很多叮嘱的信与他们。
门外传来听雨的拍门声:“郎君,该启程了。”
张茂闻言,将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袖囊里。这才拿起手边的佩剑,起身朝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