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不答,转身极快地爬下屋檐。
谢杳见状,连忙跃下屋檐,跟着他一路到了书房。
“父亲,孩儿不愿做这个驸马。”谢景猛地跪在地上。
谢弈安闻言大怒,“这是圣上的旨意,难道你要抗旨?”
谢弈月连忙拦住谢弈安,“兄长何必动怒。”
“他这是要将江宁侯府送上死路!”
高晏扶起谢景,“有什么话,好好说。”
“我与公主素不相识,没有情谊,可昭昭已在长安待了五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么做,对她不公平。”谢景言辞恳切。
“公平?”谢弈安轻笑,“这世间何来的公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敢与圣上论个公道吗?”
“我若拜驸马都尉,昭昭必然做不得太子妃,既如此,我宁可抗旨。”谢景叩首,“谢景自请族谱除名,生死不累江宁侯府。”
谢弈安甩开谢弈月的手,冲到谢景面前,正欲抬手,却被谢杳喝住。
“够了!太子妃婚约已解,兄长这么做也是徒劳。”
谢杳快步走进书房,拦在谢景前面,“父亲,如今婚约已解,圣上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昭昭说得对。”谢弈月随声附和,“元朔的意思,就是逼我们自请废除太子妃的婚约。所以阿景,这门婚事你应与不应,都帮不了昭昭。”
“太子妃的婚约解了,你若不做这个驸马,何人来庇护江宁侯府?”谢弈安声色俱厉,“这门婚事,由不得你。”
“从前父亲不问昭昭意愿,就将年幼的她送入长安,为的就是庇护,而今如何?我们的婚事,当真能庇护得了江宁侯府一世吗?”谢景满腹疑惑,无从得解。
谢杳缓缓跪下,“女儿也想不明白,皇家无情,帝王凉薄,权力倾轧,江宁侯府以至南境百姓的命运系于这样的朝廷,真的能一世安稳吗?”
谢弈安骇然失色,“都给我到祠堂跪着,好好反省!”
谢景、谢杳离开后,高晏轻笑着摇了摇头,“我倒觉得,景儿和昭昭比我们看得更清。”
“夫人,这话万不可当着他们说,这般惊世骇人之言若是传了出去,圣上恐要认定我们江宁侯府有谋反之心。”谢弈安情绪激动。
“兄长,我觉得长嫂说得不无道理。他们不再是孩童了,尤其是昭昭,她在长安经历了那么多,远比你想象中更能看得懂局势和人心。”谢弈月顿了顿,终是忍不住直言,“自父亲薨世后,兄长便畏首畏尾,倒真不如他们坦荡。”
谢弈安见不占上风,恼怒地拂袖离去。
雨过天晴,风卷残云,江南的春意盎然,只在入夜时分,略微袭来一丝凉意。
“嘎吱——”
祠堂的门被人从外面打开,那人脚步沉重,走得缓慢。
谢杳闻声惊醒,瞥了瞥一旁昏睡的兄长,若是进了贼,他怕也是不知道的。
她艰难起身,半日未动,哪怕是习武之身,也很难动弹自如。
“昭昭,慢些起身。”
谢杳认出那人的声音,舒了口气。
“阿娘,我就知道你会来。”
“嘘——”
高晏指了指一旁的谢景,暗示谢杳放低声音,不要把他吵醒。
她扶着谢杳走到蒲团处坐下,又侧身将带来的斗篷盖到谢景身上,待盖好后才缓缓开口:“昭昭心有不甘,可是因为太子殿下?”
谢杳微微点头,又用力地摇了摇头,“我固然心悦太子殿下,可与情谊相比,江宁侯府数百口人的性命更重,我决不能弃之不顾。”
她顿了顿,最终决定将心中所疑告知母亲,“女儿于西北走了一遭,深觉国朝积弊。帝王凉薄,朝堂党争不断,以权谋私,敛财暴利,各州府赋税繁重,百姓艰辛。女儿不甘,委实不敢将前路寄于这样的朝廷。”
“昭昭所言不假。”
高晏恬然一笑,目光温柔似水,“只是昭昭不知,大晟建朝前,天下四分五裂,战乱不休,国不复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时至今日,亦不敢说分而各治的妄言。天下兴亡,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谁也不愿轻易打破如今的平静局面,哪怕这是水中花,镜中月。”
谢杳豁然开朗,思绪渐渐变得清明。
不日,圣上赐婚的旨意便到了江宁。
江宁侯府上上下下都忙碌了起来,筹备起婚嫁的物什,谢杳小心翼翼地避开他们,是这府上唯一的闲人。
她倒也不甚在意,乐得清闲。
人生行路,如涛涛江水,奔涌向前,途中或受制而阻,或汇它江流,却终不会逆转倒行。
太子妃也好,世家女也罢,她从来都是她自己,不会为名号所累,也绝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停下脚步。
* * *
朔光十八年九月初九前夕,江宁侯府阖家北上,直驱长安。
谢杳亦不例外,她几番苦求,终于得以与哥哥同乘。
“昭昭,待兄长完婚后,便要与永乐公主同居洛阳,父亲母亲就要交由你来看顾了。”谢景嘱咐道。
“哥哥说反了,应是他们看顾我才对。”谢杳狡黠地眨了眨眼。
“昭昭以后作何打算?”
谢杳莞尔,“行舟千里,一睹江南风采。”
谢景眸光闪烁,轻抚过她的头,“昭昭,兄长盼你得清风明月,做这世间来去自由的闲云野鹤,快意此生,再无忧惧坎坷。”
“闲云野鹤。”谢杳一字一顿地念道。
“我心向往。”
谢景掀开窗帷,一座雄伟的城池隐约出现在视线中,他忆起春闱时行过的路,心下笃定,“到洛阳了。”
谢杳不答,作势起身。
“昭昭!”谢景一惊,连忙拉住她。
谢杳迎上他的目光,她之所以选择与谢景同乘,便是笃定兄长会明白她的心意,放她离去。
她眉眼一弯,依旧是明媚的模样,“谢杳祝兄长与公主比翼白首,良缘美满,鸿案相庄。我先行一步,五日后洛阳公主府见。”
言罢,她极快地跃下马车,身影隐没在路旁的密林中。
谢景轻叹,入长安观礼对谢杳来说实在残忍,她先行移步洛阳也好,免得碰到太子,平添烦扰。
这些时日,谢杳乐得清闲,可越是这样他越是自责,他太了解她的性子,再苦再难,她也从不言语,只是一笑而过。
他心疼妹妹,可这一纸婚约牵出的阴差阳错,无处辩驳。造化弄人,他们深陷其中,挣不脱,也逃不过。
窗外的景色在谢景眸中变换,却都失了颜色。
秋风卷地,落叶满长安,坊市间车水马龙,迎来送往,一如寻常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