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写完了。”
“字写得不错。”收集好入职表的人事夸道
“谢谢。”
“待会儿有个人过来,你跟她去里面。”
“好。”
“潘虹是谁?”大厅后门出来一个穿工服的人问
“这里!”
“你跟我来。”
裴清跟着员工,走进去绕了好几个弯后,来到生产车间,这才发现大厅后面这个门直接和生产车间相通。
这时候车间走出来一个右臂上带着红袖章的人
“这是这层的领班,你跟她进去就行。”带领人又跟领班说“这是新来的,潘虹,跟你们。”
“多谢!”谢过带领人,领班带着裴清围着车间走一圈,“这个是车床间,你妈妈在5组的第一个。你暑假跟你姨外婆一起,她在中检区。那边是首检区、那边是末检区、那边是打样间、那边是印版……”领班说一个指一个,裴清一个也没记住。
最开始还能记住自己妈妈和姨外婆的工作地方,但整个车间上下三层走完一圈后,就只记得她俩是做什么的了,工作地点和方向已经无法分清。
“好了,你先在这里等着,才来的就在这儿剪线。”领班把裴清带到标识“打样间”的门口,坐在一个长条桌子前,递给她一把剪刀,又喊了个人“小刘,这是新来的小潘,你告诉她剪线。”
一个肩上没有袖章,穿着深蓝色厂服的女员工一手提了两个透明塑料袋,袋子里还装了很多黑色的布料一样的东西,另一手拿着个本子。
“小潘,你跟着我做。”小刘看了下袋子上的卡片,把袋子打开,一个个开始数,1、2、3...24、25”,边数边把数过的产品摊在长桌子上,裴清看清楚了是手套,然后又见小刘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记完后,小刘跟裴清说。
“车床车完手套,会有人给你送这个袋子过来。每个袋子你都要点数,你看这个袋子上的卡片,一般只有40和50两个数,尾数是50的是袋子里有50只手套,尾数是40的是袋子里有40只手套,尾数是多少代表袋子里就有多少只手套。
先看卡片上的数,再开包点手套,卡片和手套数对不上的就不剪,在卡片上用红笔打个×,放到那边篮子里。”说到这儿,小刘指了指桌子最边上那个铁篮子,然后又继续“数量对得上的就剪,只剪手指之间的,拇指和拇指之间的线不剪。把手套剪成一双双的后,放进袋子里,在卡片的数字上打勾。你只管剪线就行,袋子不用管,会有人过来拿的,本子上也要记。”小刘拿着刚刚记录过的本子,展示在裴清面前,指着【卡数】和【实数】两列说“你先写卡片上的这串数字,然后写数量,最后在【员工】栏里签你的名字。”
裴清拿起剪刀,看着小刘一个个开始剪线,小刘补充“你才剪不会要求你数量,一周后每天要剪680双,不达标就每双扣2块钱。剪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手套剪破了,剪破一个手指,一双就不能要了,一双扣5块钱。”
“好。”
“来,你剪剪我看看。”
裴清学着小陈,一双双剪起来,不一会儿就开始第二个袋子了。小刘看了看裴清剪的,说“行,你先剪,没手套了有人送,他们来不及送的话你可以过去线尾拿。”
“好的,谢谢刘姐”
小刘见裴清点数、剪线、记录一袋子,确认她可以自己操作后,就走到样品间继续自己的工作。
这袋子还没剪完,就有人拖来了好几袋需要剪线的手套。裴清自顾自剪着线,不知道过了多久,头上传来一个声音“你是新来的吗?”
裴清抬头,看到一个黄色离子烫的年轻男生,拖着个大叉车好奇地看着自己。
“嗯?你问我?”裴清指了指自己问
“当然啦!这里除了你也没有其他人啊。”
“嗯,今天早上来的。”
“好嘞,你要不要跟我去收货?”
“不去,刘姐要我在这里剪手套。”
“行行行,你先剪。我走了。”
裴清看着他走了,继续剪线,刚剪不久,她就觉得这么一个一个手指的剪太麻烦了。
脑子里开始琢磨增速方式,只见她开始用拇指当棍子,把手套每个手指间隔着串起来,串到5个就补一剪刀。
剪着剪着又觉得可以多双一起剪,于是越串越多,直到试出自己手指能加起的最大数量---三双!
剪了一段时间后,她还是觉得速度不够,送手套的人又送来了一车。
裴清抬起头左望望右看看,看到桌子上有个三十几公分的细长铁柱子,于是把铁柱子了挪过来。
只见她把手套倒出来,点完数后开始一个一个的串在铁柱子上,一袋25双手套,全部串在柱子上后柱子上还有空间。
裴清在柱子上点数,点五个剪一下,再点五个剪一下。
很快,手套被一双双地剪开摊在了桌子上,但剪完后拿下来她发现每剪一次需要点数一次。
于是下一包她开始从串柱子的时候就点数,最开始的需要点够4个空一格,后面的每隔9隔空一格就行,继续间隔着将手套串在铁柱子上,然后一剪子剪完。手套就一个个的摊开散落在桌子上。
正剪得起劲,车间响起了音乐。几乎是瞬间,裴清听到原本只有车床声音的车间人声噪杂,不一会儿就看到自己妈妈朝自己走过来。
“清儿,走走走,去吃饭!”
“这是下班铃声?”裴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