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这个模块,整体程序不会缺一环吗?”陈尧好奇地问。
“可能会的,但是幸好,这个模块是多线程。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别的路。只是临时顶一下。”杨一帆将整理好的程序打包,交给朱辉最后跑一遍,测试补丁。
过了一小会。
“师兄,报错。”时间紧迫,朱辉也有些不淡定了,“还是问他们要代码吧……”
“现在要代码也来不及。”陈尧坐到杨一帆身后,膝盖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在屏幕上一页一页翻着这两天他们分类的集合。
杨一帆笑笑,和朱辉说:“心态这块,你还真得和陈尧学学。”
“那是,你也不看看我这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
“小时候你就这样,我看是天生的。”杨一帆手上的电脑不断跳着程序,飞快地测试着模块,暂时没什么进展。
“他们这个模块,为什么是成双成对的?”陈尧点着屏幕说。
“哪里?”杨一帆闻言转身凑近。
“名字都多了个后缀,输出得到的数据也一样。”陈尧指着其中一些模块说道。
“是啊,他们这是什么意思?”二人之间凑过来一颗朱辉的脑袋,有些人做灯泡不是没有理由的。
杨一帆架着眼镜,思考了一会。
他关掉了正在跑的测试,找到刚刚定位的那个模块,旁边果然有另一个多了后缀的相似模块。
“朱辉,试试这个。”杨一帆留下原先的模块,排除有后缀的模块,动手打包,朱辉同步测试。
……
“成了!“朱辉这次谨慎地欢呼,“服了他们,这每个模块都有备份,这得多费事。”他把补丁发给研究院,吐槽道:“我得好好教育教育他们。”
杨一帆坐在原位,姿势没有半点变动,淡定地检查着这些带了后缀的模块,若有所思。
嗡……
手机在震动。
“爸。”杨一帆接起电话。
“补丁弄好了。”
“嗯,好了,刚发过去了。”
“好。”
“股份的事?”杨一帆欲言又止。
“你妈给你的。”
“嗯,谢谢。”
这边打完哑谜,杨一帆让郭叔提前休假了,他收拾好电脑和背包,只见陈尧和朱辉在门口空地的槐树前拍照。
“你站这儿,对,手放后面……”朱辉蹲在地上仰角拍。
“你确定要这个角度?”陈尧别扭却又配合地站着。
拍完几张,她招呼朱辉站过来,看到站在门口的杨一帆。
“过来合照!”
胳臂最长的的杨一帆举着手机,三人热热闹闹地合影。身后槐树的枝条飘在空中,山风阵阵,森林中的数据中心裹着混凝土和不锈钢,规律性地闪着灯光,沉稳肃静,宣示着人类科技文明势不可挡的步伐。
……
小学四年级。
小杨一帆在放学路上,遇到坐在路边哇哇大哭的陈尧。
“陈尧,你怎么了?”
“呜呜呜呜,我最喜欢的橡皮不见了。 ”
“落在教室里面了吗?”
“一直拿在手上,刚刚突然不见了,呜呜呜呜。”
他们学校的正门,过一条人行道,沿着小区旁的马路边,有一长段废旧的铁道,铁轨中间的枕木大部分已经腐朽,铁轨两旁种满了生长多年的槐树,孩子们放学都爱沿着这条铁道走回家。
那是个早春,白色的槐花满开。杨一帆陪着陈尧沿着铁轨找了一路,最后什么也没找到。
却一人扛着一树枝槐花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果然,和陈尧在一起,做什么事也不会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