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萱定制的生日蛋糕十分简单,好安做好后在蛋糕插了一个旋转莲花灯。
这个莲花没有王老太太寿宴上的那个复杂,不需要发条,它更类似走马灯,点火就能转。
宋家在平陵算不上数一数二的人家,家宅也不过是个二进的院子,但能挨着寸土寸金的淮清河,家里至少有个一官半职或者稳定的收入。
宋敏萱过得是小生日,除了自己亲戚,还邀请了几位闺中好友,她们家境自然也不差。
生日蛋糕便主要用来招待她们。
“没想到寒冬腊月的居然还能看见莲花!”
宋敏萱喜欢精巧的东西,相对于已经吃过的生日蛋糕,她对莲花灯更感兴趣。
“宋姐姐,你要是喜欢莲花灯便赶紧取了去。正好你盼着灯,我们盼着吃呢。”一位明显和宋敏萱关系不错的小娘子打趣道。
“嗯。”赵瑾瑜塞着一嘴的酒酿小汤圆,连连点头。
“是我疏忽了。”宋敏萱笑道。
她将上面一层的蛋糕差人送去前厅给爹娘他们,才拿起竹刀将蛋糕分给众人。
“这个好像鲍螺。”
“是很像,但鲍螺我吃着极容易腻。这个可不同,配上下面的糕底吃起来舒服多了。”
宋敏萱遇到不好吃的宁可不吃,可是除了名的嘴叼,有人赶紧按照她说的方法尝了一口。
“又松软又香甜。不知宋妹妹从那家店买来的?我明年过生辰也要买一个。”
“这可不是在平陵买的。”宋敏萱看着赵瑾瑜笑道:“是瑾瑜特意从外地请师傅来家里做的。”
“外地的啊,那岂不是吃不到了。”一位年幼许多的小娘子嘟着嘴巴。
“平陵点心铺子不少,但都大差不差。难得吃到不一样的点心,居然是外地的!”有人附和道。
“也不一定,她既然能来平陵一次就能来第二次。”离宋敏萱最近的小娘子问道:“不知这个师傅怎么约?”
宋敏萱:“她现在就我家,不如请过来问问。”
好安正收拾着工具,听有人请便跟着去了。
等她到时,不禁让人侧目。
原本以为是个中年的叔叔婶婶,没想到是个和她们差不多大的小娘子,一下没了距离感,围着好安问什么时候再来府城。
都是钱啊!好安每个都想答应,但她们时间太分散,她真不知道她到时候有没有时间。
看来可以试试在府城开一家好记甜品了!到时候这些人都是她的推销大军。
好安说干就干,从宋家出来后便去平陵的街道溜达。
看见路边有一家庄宅行立马走了过去。
店里墙上挂着一副巨大的平陵地图,不精细,但重要地方或出名的街道都标记出来了。
“客官是想租还是买?”房牙子立刻迎了上来。
好安:“我先看看。”
房牙子:“好嘞,您要是有什么需求直接到柜台问就行。”
平陵最出名的自然是淮清河,接着是平陵十八坊。
淮清河蜿蜒,横穿平陵。
附近不仅有住宅,还有很多书肆、客栈、茶楼。是个从白天热闹到晚上的繁华之地。
平陵十八坊则是手工业聚集地,如颜料坊、木匠坊、铁作坊、织锦坊……更像一个巨大的贸易市场。
除了这些地方还有东锦绣坊河西锦绣坊,这些地方主要是达官显贵的聚集地,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卖的大部分是高档商品。
好安指着地图问道:“这一块淮清河附近租金是多少?”
“客人好眼光,这一块是中心的中心。”房牙子见好安是个年轻小娘子,估摸着是给家里人看住房便默认道:“非乡试年的时候,独院按月租的话四两起,乡试年八两起。”
“八两?!”好安经得连声音都变调了。
一年就是九十六两!
不算她捣鼓的外快,好记一年流水都没九十六两。
房牙子干这行多年,早就对客人的反应习以为常,道:“平陵不仅是南方文化荟萃之地,更是天下文枢。”
说着,他在好安画的这块地段里指着一个红点点,继续道:“过了桥就是江南贡院,读书人在此居住既能方便学习,又能收到熏陶。”
虽然明年不是乡试年,好安仍然心如死灰。
“铺子呢?”
“铺子看大小,基本上比住宅贵上两成。”
想必贡院附近都是卖笔墨纸砚,她一个卖甜点的就不去考验这些读书人的心性了。
她退了。
“这一块呢?”好安指着锦绣坊问道。
她不信这还能贵过贡院附近。
房牙子:“这里的商铺大部分一月租金六两起,最便宜的只要四两。”
要是第一个问的是这块地,一年七十二两,她肯定觉得贵。
但在九十六两的衬托下,真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