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谁家发小给加作业啊 > 第14章 第 14 章

第14章 第 1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期中考试和具体时间和选科的通知一起下来了。

众所周知,他们所在的省份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先锋,或者说也是试验田。就是在这里,高考制度被玩出了各种花样,也有着一些特别的操作。

比如七选三,比如格外独特的技术学科,再比如独领风骚的首考。

历年来,竞赛班中最多的选科种类就是物化生,个别同学会把其中最不擅长的一门换成技术,期以取得更高的高考总分。

如果在物化生技中选择三门,那么接下来就无需走班。但是如果选择了政史地中的任意一门,就需要去其他班旁听课程;如果在政史地中选择了两门以上……

“我们年级在正式分科之后会分一个文科重点班出来,按照成绩选拔,不过我们班如果有想要选文科的同学,之后可以直接进到这个班去。”

下课之后,宁嘉安转过去和梁晓康讨论。

宁嘉安:“我准备选物化生,你呢?”

梁晓康露出了然的微笑,“我当然也选物化生,那之后我们就还会在一个班了。”

两个人在叶老师发下来的选课单上填好了选科,然后放进书包准备带回家给家长签字。

“说起来晓安姐当年选的是什么来着?”宁嘉安突然问。

“我姐啊?,她选的也是物化生来着,”梁晓康给水笔盖上笔盖,转起了笔,“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

“没事,只是顺口一问。”宁嘉安问完又转了回去。

正式分班的那一天,整个年级段都很忙碌,毕竟班级跟着选科走,不少同学都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从原先的班级搬到新的班级。

所以学校大手一挥,把整个下午给大家搬教室用。走廊上热闹极了,都是扛着书背着包的同学,有些拥挤,也有些吵闹。

高一(1)班,也就是高一的竞赛班,此时是整个年级最安静的地方,因为他们班的变动最小,只有两位同学要离开,没有新同学加入。

这两位同学选择了政史地的组合,所以这会儿要搬去高一(2)班,也就是新组建的文科重点班。

大家默默看着这两位同学进进出出,把自己的东西一摞一摞地收拾起来带走。

宁嘉安想起了初中时仿佛永无止境的分班,虽然他的初中时光严格来说只有两年,但是他却经历了三次分班搬教室。

两位同学最后一趟回来,没有拿什么东西,只是简单和大家告了个别。

这个场面略有些伤感,宁嘉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毕竟大家当了半年多的同学,总觉得这个班级就该是这个样子的,一个也不会少。

“老王,甜姐,常回来看看啊!”有个同学大喊一声。

这一声出来之后,仿佛有个什么闸门被打开了,同学们把告别和不舍喊了出来,一声叠着一声,弄得上边两位要离开的同学又是感动又有点小尴尬。

教室里这么一喊,两堵聊胜于无的墙一点也挡不住这些声音。大家喊了半天,也没有老师过来维持纪律,宁嘉安几乎都要怀疑老师们都不在办公室了。

不过过了一会儿,叶老师还是出现了。这大概是一种默许,给大家留够了告别的时间。

“行了行了差不多到这里了啊,人家就是去隔壁,又不是转学了,别喊得那么撕心裂肺的。”叶老师不轻不重地训了两句,带着两个同学出去了。

班分完了,大家有了新学号,还有了新课表。因为新学号马上就要用来接下来的期中考试中,叶老师还特定叮嘱大家不要记串,毕竟现在都是网络阅卷,试卷都要扫描上网。哪个同学要是填错了学号,可就得让老师手动去翻出卷子了。

期中考试安排了年级统考,而竞赛班由于提早半年开始上课,进度比其他班级的进度要快不少。

所以考试范围自然不会按照竞赛班的进度来出题。

各科老师都把这次考试的范围告诉了大家,并且强调不会有专门的时间用来复习。

数学老师端着他的茶杯悠悠说:“反正这些东西大家老早就学过了,这场期中考试肯定轻轻松松啊,咱们就不专门复习啦,大家自己加油。”

“啊——”大家拖了个长长的叹息,表示不满。

“撒娇也没有用,你们自求多福吧。”数学老师执教多年,对这样的小场面早就免疫了。

这算撒娇吗?宁嘉安还很认真地想了想。大概是不算的,毕竟大家也只是象征性地叹一声。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真正的心寒不是大吵大闹……

转眼就到了期中考的前一天,宁嘉安在此之前已经把考试范围的错题重新复习过,还自己复习了知识点和相应题型。他花在上面的时间并不多,只是很迅速地回顾一下,毕竟他本身掌握得就不错。

梁晓康那边就更加左支右绌一些。宁嘉安平时只需要做物理竞赛的习题,但是梁晓康出了要做物理竞赛的习题,还要做数学竞赛的习题,这两个根本分不清哪一个更加烧脑一点。

由于大家日益增长的作业量和恒定的每日时长之间的矛盾,大家不得不考虑挪用部分睡眠时间,有人称之为暗推,有人称之为开夜车,也有人另辟蹊径,痛斥作业之多之难。

不过对于宁嘉安来说,是睡前多了个语音通话的环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