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猎人]干我们这行最忌讳的就是干我们这行 > 第1章 父 X 呼吸 Da Capo X 母

第1章 父 X 呼吸 Da Capo X 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死亡并不是光明的陨灭,而是关上灯,因为黎明已经降临。——泰戈尔

1975年,人类医学家首次提出“濒死体验”这一术语,描述了人在呼吸停止、心脏停跳、脑电波消失之际的一系列特殊心理体验。

其核心内容是感到自己从身体里出来,似乎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自己的身体,并看到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

“漂浮在医院的天花板上看着手术台上的自己,然后突然被抽回体内”“感觉自己轻飘飘地浮起,四周都是黑暗的,但天际撒下了光,家人正围在自己身体边哭喊和挽留”“身体分解在空气里”“黑暗中有个瘸子前来迎接自己,把自己带到了一个豪华的宫殿”“一根笔直的光柱,从上而下贯通天地,颜色像虹,但比虹更明亮更纯洁”……

非凡的思维和感知,迷惑和漫长的时间观和……潮水般回溯的走马灯。

这会改变人。

如果他(她)活下来的话。

同年,8月19日。

意义重大的一天,因为妻子的预产期终于到了。

早在八个月前,医生就告诉了他们这会是一对双胞胎。

在这期间,妻子也确实多有不易,甚至差点意外流产。

还好,他们没有真的失去其中任何一个。

足够了,他想,即使稍感遗憾也无妨,因为他明白这是父母的不慎,风险却由孩子最后承担。

总之,有了前车之鉴,以后妻子在孕期就不会再出门做任务了,意外将会被百分百避免。

至于那个孩子……

虽然医生说她现在发育得不如另一个男孩,他仍为她感到无比骄傲:

她已是数亿人中也难出一个的天才,才能在念能力者的攻击下,尚未出生就被强制打开气脉,却奇迹般学会念并活了下来。

——在出生之前,她就能时时刻刻维持缠了。

余下的孕期中,妻子总喜欢使用圆去感受她那微弱但稳定的念,频率甚至已经到了烦人的地步。

唉,但正是她的这种对生命每时每刻的宣告,使孕妇多变的情绪都稳定了不少。

……帮大忙了,真是个好孩子。

事实上,待产中的妻子现在就在这么做,她肉眼可见的紧张,又抑或是期待。

谁又能不期待呢,连这孩子的其他长辈都没见过这种类型的念能力者。

就算她先天有损,作为父亲,他也会接受并爱她的一切、将她培养成优秀的杀手。

——这就是揍敌客。

孩子们今天将正式来到的地方。

*

意识恢复……不,意识清醒的第一瞬间,我感知到了混乱的一切。

比如光感,我的眼皮外面不是纯黑色的。

比如触觉,虽然我好像无法随意运动。

“……”

什么也不想感知。

什么也不想知道。

什么也不想说。

什么也不想想。

除了好想死。

除了让我死。

可只有活人才会说“好想死”。

……算我口误。

毕竟我也是第一次亲自去死……嗯,可以原谅。

难道是因为“死亡”被我们分为了生物性和哲学性两种?所以每个唯物者都得被这样——

这可怖的窒息感。

似乎我的一切就要悄然地坍塌在这里。

那匹诺曹说“我的鼻子现在会变长”时,鼻子到底会不会变长呢?

因为即使这一切将归属那愚蠢至极又搞笑的唯心主义,我的意识仍只会坚定地相信自己不能决定物质。

……松懈的恐怕只是我而已。

唯物是不可能不存在的。

只要我能遵循客观、理性和科学的原则——

它的原则去证明。

即使死人应陷入的正是无法思考的长眠……

那这个自觉清醒地思考着的我,到底是不是死了呢?

……或许还要加上“看我干什么”“我不知道”“是我在问你”“你自己想”“我教过的”。

这个句式似乎一直是我的最爱。

因为面对我们无懈可击的语气和神态,学生往往会习惯地纠结于“察言观色”的陷阱:

“到底是善意的提醒,还是钓鱼执法呢?”

这个陷阱最精妙的地方就在于这种心理:我们说的都应该对,不应该错或不知对错。

我们确实一直在只传授它的真理,但不代表我们传授的一切都本是它的真理。

尤其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这也是它的真理。

所以无论出于善意的提醒、“厌蠢症”的隐忍又或是相对邪恶的钓鱼执法,这个问句永远是我的偏爱。

因为我们可以不继续做它的代理者了,我们最重要的使命就要完成了:

学生将自己真正地直接面对它。

其实成为教育者后,就会自动学会如何完美地拿捏学生:保证自己一直正确无误,当然随时都有提问资格。

因为我们是只能独立直面它的大人。

不过人类正是一种会时不时遗忘真实记忆,转而用虚假的记忆来欺骗自己的动物。

所以“记忆组成的认知是否是客观、理性和科学的”——

这当然是我们一生都应该持续进行的自我检查。

我不会经常故意刁难人,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很简单的。

因为我猝死的现场没有任何目击者,而且下夜≈失联也很正常,故而不会有谁能在短时间内察觉我的不测。

无需质疑医学的严谨性,那百分之三当然百分之百地轮不上我。

没错,被人发现的时候我估计已经硬了。

不过,从循证医学的核心要素来看,还剩一块拼图可以供我使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