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就想着多拉点投资,多要点地,要起大大的公司,丝毫没有考虑过租金这一块的成本,现在徒然算出,它的支出占了运营成本的1/3多,便多次回家,跟家里人提议,再找一块地建楼当做办公楼。
一生勤俭节约的杨家人哪里能同意?还觉得杨万幼稚,想法简单。
建一栋楼是在家里头搭积木吗?说建就建,钱从哪里来?真要再建一栋,能把半个杨家都给掏空!
吵了好久,连续举例说明,再建一栋的好处,才让家里人略微同意,再找个地方新建一栋更高,更威武,更宏伟的办公楼。
至于旧的办公地点,他们还没有败家到说不用就拆了。
它里面的建筑布局仍旧不变,只是把作为员工办公的部分迁出来,其他的,包括游乐场,会议室等等,就全由现有的酒店接收。
真答应了的杨爸,恍恍惚惚,时日过了许久,才有些忧伤的摩挲着下巴,怎么想都觉得不妥,觉得自己疯了,居然败家到同意小百万喜新厌旧的想法。
但就像小百万说的,持有土地分红的镇民,每年能从他们这里分到的钱,看的人心惊胆战,再不退出经营,另外找个地当做办公大楼,他们家的人就是给人打工的!
镇民也不知道怎么收到风声的,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镇长家的人,是不是觉得每年要给的分红太多了,现在打算退出宏威大厦,另找一栋楼做办公楼?那他们的土地分红怎么办?
当初用他们的地时,说得老好了,说每年都能有多少多少的分红到手,只要大厦不倒,就一直会有,让他们放心签!
他呸~!都是那天上飞的牛!
杨爸也不傻,知道小镇没有秘密,也知道消息的流传速度。抢先在镇民来堵门的时候,在门外公布了宏威大厦两种租用方式,一年下来的分红到底有多少,一五一十,全都仔细列了出来。
镇民们也不傻,一看整栋楼都被规划为酒店使用,能给他们的分红居然要比往年的高出不少,也就同意了杨家提出的方案。
看人散去以后,杨爸惊的直摸胸口,祖宗保佑,现在粘贴着的这张红纸,是了写由酒店经营后,整栋大楼每年能给股东的分红会更多,但那是建立在酒店生意好,客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
平时嘛,他让财务算过了,镇民的分红能被腰斩!
等大家都知道了,他家大门不保啊!
他得想个法子,看准时机,带老爷子和老妈还有老婆,外带一大家子,老老小小,出去过个年,体验一番别的城市的年味!
杨万在大三的那一年,确定要回来打工以后,就开始着手找地方,准备再建一栋大楼,作为公司的大厦,不然,每年要给背后的,以土地入股的镇民的分红,真的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按她的规划和公司的发展来看,16层楼高的大厦也不太够用了,是时候该换楼了!
经过之前那栋楼的教训,杨万再也不敢找太多的,有主的地拿下,虽然能把它们租下来使用,但每年要给的租金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她都是聚焦在镇外。
也算她运气好,肖郝县的规划很完善的,但规划的步子扯的太大了,原先的城镇规划和人口数量都跟不上,导致原杨家镇和原县城的城区位置离得有点远,两个城区之间隔着的空地起码有四五十公里长!
所以杨家镇虽然被叫做肖郝县的城东区,但两者的真实距离,还有四五十公里远!
看着远,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发展,随着溶入的人口变多,从远处看,杨家镇的建筑群,正在往肖郝县的方向扩建,肖郝县也亦然。
如果有以后,她和安程全的孩子满月时,它们俩之间的距离,应该能缩短一倍都有余,成为真正的一体化城区。
杨万起初定下的地方就是这里,看了几圈,圈定了几个地方,但家里人最满意的,还是通往黄海的浦江边上。
浦江是从西边喀什县发源的,一路流经整个阳国,是整个阳国的母亲河,像一条项链一样镶嵌在阳国上半部分的土地处,直接连贯了杨国的西部和东部,杨家镇地处的位置就在自己开凿的小运河和浦江之间。
这条浦江弯弯曲曲,一眼看不到头,凶猛的江势使得两岸的土地疏松不已。
听说,Z/F每年都要投入不菲的钱额,组织捞沙队把河里的黄沙给打捞上来,才让逐年上涨的水位维持在正常水平。
不然,浦江沿岸每年都要有不少居民被迫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