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穿回80年代摆地摊 > 第180章 第 180 章

第180章 第 18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下,杨妈就没好气的白了杨爸一眼,而后又想想。

算了,男人在外拼搏,有一分本事都要扯个大旗让人家看成十分,才有十分的钱赚,大不了就是陪着他一起吃回糟糠菜而已,又不是没有吃过。

想着,轻轻的拧着丈夫的耳朵警醒道:“下回啊,你多想想家里吧。”

杨爸赔笑的应下,转而热情的问,“淑慧,你都劳累一天了,累不累啊。”

经过这次的紧急周转,杨家的运输队,算是壮大起来了。

但杨爸还是愁啊,该到哪里去找货,能把出车的货车给填满?

那个时候的杨爸,不仅仅收镇上人的鱼货出去卖,自家的厂子由于产量上去了,每天要运出去的货也不少。

但因为车厢大,还是要常常在周边跑点生意,帮人拉货,赚点辛苦钱。

可据他所知,手下的车,常常还是装不满就要往外跑,不然,到货时间就得耽误,要赔钱。

给别家的送货,落入他钱袋子里的钱是多了点,但因为有时间限制,车子有时候装不满就要往外跑。

杨爸看见车子空着部分就往外跑,就觉得难受,呼吸困难。

所以在那时候才会有底气说,他来投资做股东。

甚至还想跟这些老板促膝长谈,上门磨到他们同意。

这样,就能把他们厂子里的货运都给转成自家的,还能扩大生产线,填一填他的货车。

还在镇内犹豫着搬不搬的部分老板,听完这番财大气粗的发言,能有什么不同意的?

既然有冤大头愿意给他们出,换厂房的损失,承包起厂子的运输,他们也是乐意给对方一点面子的。

至于搬出去以后,要不要用对方投的钱来扩产?

这个,钱都给他们了,还轮不到他们来做主吗?

别管是升级生产线,还是说要扩建厂房,都是他们说了算,还有人买单!

想不到啊,想不到,就一个卖海鲜的,就靠着自家厂子里产的一点腌海鲜、腌蔬菜,能让他装老板的时候腰杆子这么的硬!!

早知道他们当初来的时候也不开厂了,直接跟着杨小镇长干海鲜,不早就赚的盆满钵满?还真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后面,还没等他们跟杨爸扯皮好要哪块地建新厂,县政府就来了,说要地建政府大楼,周边不能有厂子。

这个没有什么问题,民不与官斗不是吗?他们换个方向搬也是一样的,反正还没开工呢。

杨爸看着瞬间由刺头变为绵羊的几个老板,只觉得胸口有点堵。

他决定了,这几个人后面跟他谈的时候,别管要的是哪块地,只要还是杨家镇的,给他们签的租金,通通都要上涨3%!

至此,在杨家镇开设的工厂就在原小镇的外面,连成了一片。

而杨家镇也确定了要升级为肖郝县的城东区,就是正式的批文还没有下来。

但是县政府,还有周边配套的职能部门的大楼已经在建了,而镇内的布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镇子像个被剪了头的大漏斗一样,碗状的尖端对着黄海,从黄海流进的,人工开凿的支流,已经和流经两镇的河道合并在了一起。

从码头驶进,一路到旧镇的镇委就没有再开凿了。

呈扇形的码头用来停靠,进不来人工河岸的巨轮。

而开凿的运河两边,基本上停满了等待着出海的渔船,和正在等客上船的客船。

有些大点的船有乌蓬,有些没有,就只是一艘能坐4.5个人小木船,但都是要靠人力来摇船,也不影响生意。

就这样,河岸的沿边,小船密密麻麻的排着,挤都挤不下。

杨万当时还在学校读书都听说,时常会有人为了抢位置而发生争吵,斗殴,还有之前画有位置的渔民,还围在周围看热闹不嫌事大,起哄,让事件升级。

听说最严重的一次差点闹出人命来,使得杨家镇的形象瞬间就掉了一个档次。

杨政全他爸,已经荣升为肖郝县警察局副局长的杨定杰,听闻了此事,黑着张脸,愣是在周末,在姐姐家休息的时候,穿着便装就过来跟底下的人开会,说要注意镇上的治安问题,不能放任一些不良的作风助长云云。

一堆领导班子,整整齐齐的站在警局的办公室内,低着头,半天都吭不出声。

那个,前前前任局长说的很有道理,就是,这么小的事情就不该劳他操心了!!

所以,领导是怎么知道的?他不是常定居肖郝县城区的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