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杨家镇的码头,就要往镇尾的方向延伸,同时还要扩一扩,开凿的河道也是。
但动工以前,还需要征得部分镇民的意见,因为用于开凿的地,有些是私人的。
被召集来镇民能同意?
怎么,便宜大家伙的事,居然还要牺牲他们家的地?什么理啊?
要知道,现在一户人家,为了多占点地,能把自家的围墙往外建了又建,只要没人来说,他们巴不得方圆十里都是圈起来,说是他们家的。
这伙人一度闹得很凶,后面还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外加家里的老人出面,给他们争取到更高一点的补偿。
还跟他们把开凿了以后的好处给说明白,在场的杨爸甚至还许诺了一些经营权,才让他们安分下来,答应了给工程占用一点自家地的事。
河岸开凿被加深了以后,直接缩短了渔民出码头的路程,同时还是使得杨家镇和河口镇的联系方便了不少。
由于他们是直接往后扩的,底下没有什么礁石,河岸相对来说也平缓,有些渔民就想到了杨爸当初描绘的宏图,不得不说,杨小镇长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这样,码头进出的船有些比楼还高,真要他们出海打鱼,可能风险还高点。
就按杨定坤说的,摇船在两岸做起了客船生意,当天收工一结算,发现比打鱼来的要安逸的多,钱也差不到哪里去,就决定这样干到老。
使得河岸两边多了不少来往的客船,其中,有部分在码头是有固定船位的,这些就是杨爸当初许诺的独家经营权。
其他的想要停靠在岸边揽客,做生意,都要给租金!
两岸来往的人口每日剧增,使得不少船家基本上都能满载。
谁让杨家镇的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使得不少河口镇的人都愿意搭乘这些客船,过杨家镇以后,再转交通工具外出。
外加还有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会租船去河中心等日落,看灿金铺满河岸,也是一笔收入。
林林总总一结算下来,还是有不少转行的渔民愿意交租金的。
而这样做带来的坏处就是,逼的不少原本开在码头附近的厂子要外迁。
好在,杨爸当初跟他们签的合同是五年一签的。
他也知道自己家想买地的想法,大部分都是等合同到期的时候,就不再续签了,还建议他们往外迁。
还承诺,他愿意以股东的身份给他们追加投资,或者从镇的公账走,给点钱当他们损失的补贴。
至于说,像朋友一样借钱给他们,让他们的厂子能做的更大这事。
他想过,但立马就打消了,这种形式有点放高利贷的嫌疑,他还不想进局子。
为此,他还是建议几位老板让他入股,他还愿立下字据为证,免头三年的利息和少要一成的分红,也算是弥补这些老板搬厂的损失。
这些老板才不想受杨爸的拿捏,更不想乖乖的搬厂。
但这两年,慕名而来想要开厂的老板日益增多,要不是杨爸卡着进度,想着他们家还要买地的事,镇子就早就成工业小镇了。
当然,还有一方面的考虑是,不少厂子排出来的污染,能直接就把周边的海域都给染黑!堪比墨汁!
就最近,都还有人来找他反映呢。
说之前批的几个厂,它们入驻开工不到半年,近海的海产量就直接锐减,他们家打上来的鱼不够卖!还不够吃!
就这,还就只是给了七八个老板在镇内开厂的结果,再多来几个,他们镇对出去的海域,里面的鱼不是全都要死完?他们吃什么?
所以,杨爸对之前想进来开厂的,和现在让搬走的工厂都是统一说辞,镇子周边没有这么大的地,现在镇子的码头要扩建了,让他们往外搬。
这些老板能同意?
他们之前看中杨家镇,是看中它附近的地理位置和将要下来的政策,熬到现在,对他们有利的政策连个鬼影都不见,也就只剩下交通便利可图!
但早就驻扎在码头附近的老板,还是不舍得,还是不想动,就还想和杨爸磨,看看能不能不搬,动作太大了,麻烦。
来问地方想要开厂的老板还好,就没有说一定非要起进杨家镇去,蹭国家的政策福利。
因为这玩意已经确定了,跟别镇一样,有,但是不丰厚,手续还麻烦。
考察完还留下来的,把杨家镇打量了一番,见杨爸留给他们的地,平坦又足够大,关键是胜在便宜。
再问问镇上的人工,跟别镇的差不离,也就同意杨爸的提议,爽快的要了地,签了合同。
已经确定了小镇的外来收入不少的杨爸,能没有底气跟前面在镇上开厂的几个老板说,请他们搬迁出镇外,损失的补偿由他来付?
要是还想把厂子做大的,想要有车辆能解决运输问题的,他都能给解决,只要让他能投资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