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穿回80年代摆地摊 > 第110章 第 110 章

第110章 第 11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么,有些事情就要提上日程了。

她本来还不想那么快,把海产品养殖这事给提上日程,让自己忙活的。

但现在嘛,她知道了,她家有钱,不怕花!那就可以掺上一脚!

而且,门店里最好的销路居然是就是它们!

也就是说,这个种类的销售,在日后要面临的缺口会更大!

不趁早把它解决,日后供应不上,可是很难再能以价低,美味的优势占领市场。

但想要养殖,就要先解决就是海产的饲料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贝类爱吃什么?浮游还是海藻?

杨万对此还真的没有研究,更是一毛钱都不知道。只能趁现在全家都在时候,找家里人商量。

他们有不少都是常年在海边跟渔民打交道的。

甚至她爷爷在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位常年要出海作业的渔民,能有什么不懂的?

但听完杨万的问题后,都直接愣住了。

杨爷爷扶着水烟桶,有不肯定的说道:“应该是海藻吧?海面上漂浮着的那些绿色。”

杨爸有些不肯定的提出不同意见,“不吧?那这样,河口镇海面上漂浮着的绿藻怎么不见比我们的少?”

“也许是水质问题,导致他们能产的多呢?”

杨万震惊,一时之间,不知道她是傻的,还是她爸是傻的!有些呆滞道:“你确定?”

杨爸自知失言,梗着脖子喊道:“我怎么确定?我又不是那些贝类,我怎么知道要吃什么才能大?”

“……”

眼看着两人争执不下,杨奶奶看着杨万慈祥的问道:“小百万,你告诉奶奶,你问这事是为了什么?”

“我想着啊,我们厂的生意铁定是能越做越大的,要还是像现在这样到处去收购,也不是办法,我们收别人的,别人也是要出去捕捞,

他们在捕捞的时候,也只能像在野外找野菜一样,忙活一天到晚,也不一定能保证能达到我们要的质量和数量,

但我要是像种稻谷一样,把想要的海鲜都在圈好的海域内,集中的养起来,等以后厂子的需求量大了,是不是就能够直接就供应的上,

出海的时间还能大大的缩短,出货量也能肯定有保证,

而不是说要看天时,还要看渔民的运气和经验。”

全家人顺着这个思路想了想,诶,小百万说的这番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样做不仅质量能有保证,产量还能有定数,想要多少就收多少,还不用跟镇子里的人扯皮!

就是,几人对视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海产养殖这件事,还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它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也不一定能成的一件事!

对岸的李老,就是最先带头干这件事情的。

但他圈起来的海域里养殖的海鲜,听说每年能产出的,也只不过是比他们家渔船出海捕捞的,少上那么一些而已。

要说优势在哪里?

大概就是他们出海的成本,还有需要支出油费和人力,更为低廉一些。

其他好处,那是是半点也不见。

究其原因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人教,摸索不出真正的,能养殖的方法。

就像种冬瓜一样,虽然杨家镇不少人家都种有,但每个人种植的方法都不一样,分到的土地也不一样,种出来的冬瓜的大小和数量,家家户户都有差异。

现在的海产养殖也是如此,圈地想要养的人本来就少,能圈到地的人就更少了。

还想试养殖?

怎么放?放多少?它们吃什么?吃多少?

没一个人能摸索的出正确的方法。

要有,早就有人养殖成功了!

其中,铁定少不了李老的身影!

但至今,还没听说,两镇有谁能真正的让海产增量。

杨妈想了想,“我在杨家镇过了这么多年,还真的没有听说过,有谁能真的把任意一种海产给养起来。”

杨爷爷倒是知道一些内情,“也不是没有人试过,但都是,就是怎么养就怎么死,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想法,又在行动了以后被买了个教训,都是个赔!

还不如让它们在海里头天生地养的,等有需要了,再出船出去捕捞,

反正大家打了这么多年的鱼,都知道哪里是什么鱼的鱼窝,往那下网,基本都能有货,偶尔运气好,关二爷保佑,捕捞起来的数量不比李老圈起来的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