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现在不少门店的铺货量都已经快要超标了,再多的,店门就要堆放不下了。
但想要把旁边给买下来,打通了扩店?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看账本,她爸当初买门店的时候,挑的地段还不是很中心,要价都基本不高,有的甚至才100平,但只要两千!就能拿下!
但现在别管是哪座城市,开有杨家铺子的地方,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早已经让自家铺子所处的地方,成了处于核心地段的店铺。
隔壁店主这时候,能不知道自家的门店是能下金蛋的母鸡吗?会愿意出手?
怕不是会狮子大开口,直接想要以市价的十倍价格卖给他们家。甚至有可能会要价两千一个方都有!都快要堪比三十年后的正常价了!
综上,在一块新市区开新店,那是势在必行的上策!只有这样,才能让必须付出的成本降到最低!
杨爸无言,他倒是想,也想了有一段时间。但就是吧,害怕买下来的门店会让他亏!
关键是,这点钱,他亏的起。他害怕的是,门店亏了以后带来的连锁反应。
他们家的生意基本上还是很吃现金的,要真因为买门店亏了,又撞上要给底下的人结算工钱,可是会很麻烦的。
而他跟部分人,之所以能长期合作,甚至还能有季度结算的交易往来,靠的就是一直以来,他能够按时给钱的信誉!
他害怕,有人因为急事上门,他这边又拿不出钱,那边又因为买门店,导致家里头的现金又紧巴巴的,风声传出,很容易会搞得家里多条生意都做不下去。
更为糟糕的是,如果新门店挑的地方不好,连续多个月的盈利都不够,要一直亏钱的话,他只会更慌!
要是到了后面,等确定了新城区的发展方向以后,是跟新门店相反的,来他心门店消费的人流就少了!直接能赔不少钱!
想着,他就把他的顾虑,一一的跟杨万说了,时间在杨爸的述说中变的模糊,流逝的飞快。
书房内,挂着一张杨爸买回来的F省地图,很大,处在F省内的县市,在上基本都有标注。
自从杨爸买它回来挂在书房以后,他在哪个城市持有面店,就会在上面标注出来。
杨万抬头看着她爸标出来的地方,结合后世的记忆综合对比了一下,还是没有头绪。
F省,不是她生活过的省城。在旅游时,因为穷,更没有踏足过,她还真的不知道哪座城市会在三十年后迎来腾飞!更不知道每座城市发展新城区的方向。
她只记得,当时的北方城市,好像都没落了。反倒是南方,依托着被圈出的三个经济特区,直接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就是说北方不可能有经济特区!他们镇吹了许久的政策,应该是落实不来了!
杨万仔细的想了想,谨慎的回道:“那咱们可以先在省会城市多开一间,试试水,反正现在也有不少村里或镇里的人,在外出打工时,都会首选先奔赴省会城市找活。”
让省会城市变得欣欣向荣,也就说,人多了,城市的决策者也许会了安置他们,让城市往四面八方延伸,不论方向。
到时候,他们家要是有钱,再挑两三个合适的地方开新店,也不是不行。
当然,他们在杨家镇买地的计划也不能停下。背靠码头,以后阳国的发展哪怕真的犹如杨万记忆里的模样,只有南方的三个经济特区被圈出,杨家镇也不会落寞到哪里去。
是的,哪怕现在人人都在传,杨家镇也许也会被圈为北方的经济特区。
杨万还是没有相信过,因为她记得,在上一辈子,阳国就只有南方的三个经济特区被圈出!到她死的那天都是!
杨爸听完杨万的巴拉巴拉,颇为赞同的点点头,但说出的话却很官方,说这次的讨论,还要再跟她爷爷细谈。
因为,家里有不少生意能做的起来,都少不了她爷爷在背后的支持!他也是投了不少钱的,只是没在账上标注而已。
但老爷子自有一个小账本记着!!谁也昧不了。
杨万当然没有意见了,要一口气的,在三到五个城市买四五间新的店面,对于她家的现金流来说,确实是要承受挺大的压力的。
况且,在此期间,还不能放松对杨家镇的买地计划。这些能花钱的行径一加,就更让她爸觉得这些建议一起执行起来很危险。
觉得需要她爷爷给出更稳妥的后方以后才能执行。看来,她家还要过没有钱花的日子很久呢。
赚钱,取之如针挑土。
花钱,用之如水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