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穿回80年代摆地摊 > 第93章 第 93 章 开扩渠道

第93章 第 93 章 开扩渠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也直接导致了河口镇的地理位置跟杨家镇的差不大,但就是发展不起来的境遇。

最明显的就是,现在两方都传,将要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但杨家镇周围的平地已然轰轰烈烈的开办起了不少的厂子,河口镇还是只能靠海吃海。

水路不发达,开不起厂,想要想杨家镇的人一样,靠海发家致富?那更有难度!

河口镇的人想要把货运出去,还需要用渡轮把货从镇上的码头运到杨家镇,才能够在杨家镇的码头出货,发往海外或者南下售卖。

要么就只能用东风大卡,铁牛55走陆路,把货给运出去。

好像ZF也看见了河口镇的困境,也在大力的扶持,不限于想要在两镇之间建立大桥。

但是吧,以现有的技术,想要建那么宽的跨河大桥,没有个五六年有点困难。

就现在,这个听说来的消息,都已经被传了起码三年有余!

但杨万天天都在消息混杂的码头摆摊,也没有看见,或者听见说有施工队过来干活。只不过是会时不时的见一些,搬着仪器来测量的施工人员在测量而已。

“怎么?对岸的东西也能用咱们镇上的价格买到?”

杨爸点头:“有人牵线就可以,倒是你,最近,”看着杨万琥珀色的眼睛含笑一般的看着他,杨爸的责问就问不出口了。

小百万最近好像是挺忙的,居然还没有抽出时间看过几家店铺的账本,都是他在管,更没有空跟着他去看过店面的情况,想问的话,好像问了也白问,也苛责不了。

自家女儿还小,既要保证睡眠,还要好好学习,还是挺辛苦的!

想着,他嘴里的话转了个弯:“咱们家最近在几个市内开的腌菜店,和给别家销售的腌菜,销量均有大涨!不说翻了一倍,但是出货量比往日多了五成有余!”

杨万听呆了,“怎么会那么的多?”问完,她皱着眉头细想,现在好像也不是说像她爸经历过的那个年代一样,国家鼓励多生,说生了还给奖励的年代。

她记得她爸跟她说过,在他还小的时候,国家为了鼓励人民,补足战后的人口不足,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就是希望大众多生点。

还规定,每生一个就会给一碗麦子或黄豆做为奖励!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一碗麦子的吸引力足以让不少家庭愿意生他五六个!

使得她爸年轻时的那个年代,有不少人家里头都有不少的兄弟。

至于为什么他们家就他爸一个独苗,家里头没有一个人说,好像很忌讳。

杨万偶尔也会想诈一诈他们,说我小小年纪就已经看破了,是因为……反正随便编个理由诈一诈,大概就能知道了。

现在嘛,她看不透,也好奇,但问题来了,这种问题是她能问的?她的设定是,一个三头身的小孩,在经商方面有点天赋,其余的,她懂个P啊!想着,就只能把问题一直憋在心底。

而到了杨万他们这个年代,说鼓励多生,说人多力量大的标语已经没有了,反倒是鼓励少生优生起来,街头巷尾还贴着:少生孩子,多种树,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之类的标语,满大街都能见到。

不少人能买得起他们家腌菜的人家,都是接受这些思想过来的人家。

按理来说,人口下降了,就他们这种小村庄也影响不了什么,因为村子绝大多数人还是很信奉多子多福的信念的,他们觉得,该生的还是要生,生多点,以后家里才能富裕。

对于做买卖的就更加的,家里的孩子少了,父母愿意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多了,但也更加的看不上以往造出来的粗糙货,逼着商家精进产品,抬高商品的单价,甚至衍生出价格不菲的早教。

除此以外,和她家售卖的货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她家的货物又不对标这些人,销售量应该是没什么变化的,甚至应该说,不会突变的这么迅猛。

因为按道理来说,总的人口变少,买的人应该开始变少才对了!怎么现在还需要卖的更多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