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穿回80年代摆地摊 > 第45章 第 45 章

第45章 第 4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她记得,当初她在网上看一个很悔恨的段子写的,博主妈妈年轻的时候,有点钱在手,想要买下屋后的荒山,用于养点鸡或者种点果树,让钱活起来,直接被自家身为村长的外公给拦了下来。

说周围都是荒山,天天住在这里,看见有人去买了吗?并没有!也就是说,这样做,就是浪费钱!这么大一笔钱花出去了,还不知道要等几个年头才能赚的回来,还不如拿去给外婆看病!可能还能把外婆给救回来,让她多陪家人两年。

他妈一想也是,就没买屋后的荒山,但钱花出去了,他外婆还是没能救回来。后来,国家出政策了,补贴农业,支持乡下的果农大力种植果树,发展农业,舍得买山头下力气种植的人家,人人都是赚到腰包都装不下,问就是说不赚钱。

但全村都看着的,不赚钱?能把自己的瓦房换成三层的大楼房?

全家就后悔了!当初怎么没听他妈!由此可见,当时的人对于田地、铺面这种东西,觉得不是市里的,买来也是浪费钱!

但她爸居然不这么觉得!杨万很好奇,忍不住问了出来。

杨爸靠过来,一记熟练的摸头杀就上头了,杨万怕秃,一般都是给揉两下就扭头不肯再给,但现在好奇她爸要说的,就忍住了。

“镇子上的洪老,白爷,还有不少族老,都在那里买了地,一般这种事情,我们家也不会落下。”

杨万这才了然,原来是大家都知道了,但也知道,按照现在的政策,那么大一块地,一家是吃不下的,所以就分做几家,让大家一起去消化。所以不是她爸高瞻远瞩?而是大家互相通气,他心里有底了,才会愿意去买?

杨万想来想去,什么都明白了,就是听不懂她爸说的人。

各位族老可以理解,毕竟杨家村在百年以前的战乱中,也收留了不少外来的人口在此避难定居,使得村子内的各种姓氏纷乱杂出。

他们在此扎根、繁衍以后,杨家村就成了杨家镇。但也慢慢的,邻里在吵架的时候,开始沾亲带故起来。

有几个比较常见的大姓,也许是为了生存,也许是为了抢占打鱼的海域,开始勾连在一起,居然也在杨家镇内有了不弱的话语权。

但声音最大,人数最多的,始终还是杨家镇的居民,这才使得杨家镇的名头一直没有被换掉。

但她爸所说的什么洪老?白爷是谁她就不懂了。

杨爸听到女儿的疑问,千言万语都在心底过了一遍。最终还是决定跟她掰清楚。看看他的女儿,是否真的妖孽,能消化的了大儿子勉强听懂,小儿子听蒙的关系。

“最近我们的码头上不是来了不少金发碧眼的洋人吗?”

“对呀,还有很多穿的很好看,很时髦的叔叔阿姨,他们穿的不是皮鞋就是高跟鞋,跟整个码头一点也不搭。”

杨爸调笑:“我们的小百万居然也知道高跟鞋啊?眼力真好,你想不想也有一双?”想要的话,等他有钱给淑慧买一双,就先拿来哄哄自家的小女儿,等她穿不合了,就说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小的不舍,但绝对会高兴。大的也能被他哄得眉开眼笑的!简直完美!

“我才不要呢,我看都是大人才穿的,我还是小孩子呢。”

杨爸失笑,又听自家的女儿继续问道:“但这些跟你说的两个人有什么关系?”

杨爸故作严肃:“关系可大的去了,刚才我说的人,别管是金色头发的,还是黑色头发的,都是来考察建厂子的!为此,最近码头上的货运量激增!但相对应的问题也来了。”

杨万更加不解的看着他,杨爸说到兴头,声音都大了不少,连不知何时停止的讲卷声都听不见了,“有不少从周边村镇出来的货运工为了多赚点,多拉点客户,开始压低价格想要跟这些能建厂子的外来户建立长久的货运关系!”

杨万吃惊的看着他爸,“干的多,挣的还少?这不是自取灭亡吗?底下的工人不闹?这样干,分到他们手的钱,大概会少很多吧?”

杨爸摇了摇头,“当时都没闹。”

杨万眼球都要给他瞪出来了,杨爸继续开口道:“当时有不少老板都想着,把生意接下来后,码头上有部分人接不到工,就能走不少人,到时候联合剩下的兄弟,统一市场价,他们再把价格涨一涨,那些想建厂子的老板,不接受也得接受,工厂都开了,周边比他们价格低的并没有,不要?不接受?还能咋滴?短时间没原料还行,长时间下来,厂子不开了吗?”

听得入神,杨万就忘记自己现在还是颗小豆丁的事实,直接脱口而出:“这样一来,码头的工人少了,还怎么能够应对的了日益增多的货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