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审批单的时效有三天,林泽一有空还是往档案室跑。
而这几天里,指挥中心的行动准备工作却不太顺利。
YG082号基地原本有东西南北四处门,放逐地就在塌方的北门高墙外。由于受地磁紊乱影响,指挥中心只能在放逐地入口3公里的区域内,利用无人机巡逻。
这次为了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索,回收中心的队伍首先对北门外的巨石进行了清理。爆破行动整整持续了三天,24小时三班倒。
供车辆行驶的道路被清出后,出发的进程却被按下了暂停键。
在基地指挥中心圆桌会议上,与会人员的表情都颇为凝重。
最高指挥官李天纲:“所以说,根据气象局的监测,放逐地的地磁暴评级是G4级?”
首席监测员蒋楠:“目标区域可能更高。”
她作为气象局代表,协助制定初步方案。
地质研究员苏阅:“虽然没有数据能证明,地磁暴对人体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毕竟是G4的评级,我们不能拿人命去赌。”
冯雪:“我本来就不支持‘阿尔法行动’。这么多年来,我们一样生活得很好,三十多年前的教训还不够吗,为什么我们非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寻找其他基地。”
李天纲:“谢羽,你作为行动总负责人,有什么想法。”
所有人都看着这位年轻的负责人。
他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既然气象局的负责人在场,来解释一下这份文件吧。”
蒋楠起身接过文件,一张张快速浏览,脸色铁青,直接站了起来:“你怎么拿到的。”
谢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三天后,代号阿尔法行动正式开始。
气象局原本作为独立于指挥中心外的特殊监测机构,一直与地表调查局争抢资源,这次却也破天荒地拨出人员参与此次行动。
然而,队伍刚踏足放逐地三公里外的区域时,地磁指数激升,所有的飞行器以及通讯设备发生不明原因的故障。
准备前往的4支小队共48人,其中37人在进入10公里区域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昏厥和窒息,只能逐步返回。
剩余的11人组成新的小队,继续前行。
其中除了林泽,还包括2名气象监测员、7名特勤队员以及1名回收中心的同事。
“1号ok!”
“2号ok!”
“3号ok!”
……
11名队员徒步近30分钟,确保体征平稳后,才换上动力滑雪板正式出发。没有了无人机导航,11人按照倒v型排开,方便互相定位。
领头的是蒋楠,她作为气象局最老道的实地监测员,对环境敏感度极高。
在队伍的末尾的是气象员张心凌和林泽。
每个人的防寒服中安装了特殊模块,在受地磁暴影响较大时,依然能够启用近场通讯保持联络。
他们现在只能拿着三十多年以前的地图,重新摸索。
比起其他无人区雪场,这里路面崎岖,断层带多,动力滑雪板消耗能量晶币的速度比预期快15%。
2小时后,队伍停了下来。
暗流小队的罗斯:“前面怎么是悬崖?”
按照地图显示,这里仍然应当是宽阔平原。
蒋楠站在边缘出向下望:“应该是区域气温回升后出现土地冻胀现象,地面拱起形成高度差。后来又因为板块运动导致高度差不断扩大。”
罗斯:“我听说过沧海桑田,但才三十年,演变速度有这么快吗?这得有2000米吧?”
张心凌:“有可能是地震。”
罗斯:“别开玩笑了,这个区域根本不在地震带上。”
众人的讨论无解,但难题却切切实实地摆在面前。
林泽一个人站在悬崖边缘,闭着眼,张开双臂。
“东南风,4级,气温10度,半小时后转为西南风。”
蒋楠打开便携式气象站,虽然因为受到地磁暴影响,无法自动化给出气象监测结论。但
她还是通过粗略测算出结果。
按照趋势,半小时后有75%的概率会转为西南风,与林泽说的几乎无差。
“他说的没错,马上会转成西南风向,我们有机会。”
罗斯也立刻明白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动力翼装飞行,落到对面的地面上。”
蒋楠看向林泽:“我们穿的适应性纳米装甲可以提供动力支持,不过现在导航失效,需要人工定位落地点,你……可以吗?”
林泽点点头。
像这样借助外力的飞行,对他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飞行高度下降到500米时,罗斯和他的队友安捷卷入强对流,可见视野逐渐缩小。
在强风速中,迷失方向是最可怕的。
而且由于他们离大部队越来越远,近场通讯失效,其他人的指引作用变得相当有限。
蒋楠:“林泽,你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