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秋将军,为何是他?”
苏见云对于民间百姓与神明的那些事知之甚少。
二人站在神像下面谈话,香火便萦绕到神像上。蓝君双眼明亮,昏黄的烛火中映照出的神像栩栩如生,好像知道所有神明的故事。
他道:“相传明秋将军生前的最后一仗是挡在百姓的庄稼地前战死的,当时正值秋收,外敌入侵,纷纷过来抢地里庄稼。明秋将军身为戍边将军,为了不让敌军得逞发起反击,一面命人看守田地,一面与敌军交战。到了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庄稼就要收割,否则秸秆干枯,稻穗倒在地里发芽,那样就无法再收割。百姓见此纷纷抢收,终于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完成秋收,而明秋将军也在杀敌的时候力竭而亡。最终杀的敌人败北,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深明大义的将军自发建庙供奉,更有读书人上奏请求当时的陛下为他封神。陛下感念将军仁义,便顺应民心,封他为明秋将军。后来每年的中秋人们为了纪念将军便举行祭神仪式,告诉他庄稼已经收获,将军不必再死守战场,人们也没有忘记他。”
苏见云只知道明秋将军为一方神明却不知他是为何成神,原来还有这个缘故,自己生前也承蒙他庇护,却不知他是个实实在在为民的好将军。想那陛下封他为神,大抵是因为他当时已不在人世,那么多的民心所向,封为神,即顺应了民心,又全了他明君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原来还有这层典故,百姓祭拜他,明秋将军当之无愧。”
苏见云说完又好奇道:“蓝君,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蓝君得意道:“我知道多着呢,哪像你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哎呦!这是又矫情上了。
苏见云赶忙溜走:“我们蓝君上至天庭、下至地狱无所不知,是个三界通。我呀,这会累了,先去睡觉喽!”
蓝君对他时常无语:“······”
苏见云回到房间又拿起那本看的他眼晕的《道宗记史》来看,成为神仙要受常人无法忍受之苦,修常人无法承受之道,还要存大慈大悲之心。
这些对于苏见云来说过于遥远,他与神仙是乾坤相对的局面。
他试着在这本书上看看能不能找到关于明秋将军的记载,他一目十行,但是没有发现一丁点记载将军的文字。
他抱着书躺到床上陷入沉思,这本书里记载的都是修行人飞升成仙,而明秋将军为天子钦点的神仙应当不在此书。
本是无趣时拿来消遣的书,没想过要仔细研究,看了半天没个结果,苏见云对于自己莫名其妙的关注神仙感到不可思议,他现在就是一个孤魂野鬼,死了都没人祭拜,那天上的神仙与他何干?
他对自己的愚蠢行为感到可笑,还不如想想怎么在中秋节的时候出去帮蓝君多领点供品回来。
蓝君昨天已经帮着把那户老人家的稻子收到自家的院子里,老人说今天就不用他帮忙干那活了,自己可以在家牵牛打谷子。
今天一早蓝君又来到另一家村民地里,这家的田地有点多,稻谷就多种了些,他足足帮着干了两天才弄完。
秋日的风很干,吹的稻谷金黄垂在地里摇摇欲坠,而要把这些稻谷都收到家里的粮仓里需要年轻力壮的男人。但是,男人都打仗去了,留下的老弱妇孺,根本来不及做这么多的活,所以收割的时间很慢。
苏见云试过很多种法子出门,但是都不太行的通,纯阳的日头总是能穿透衣服晒的他魂魄飘忽不定,在日头底下他连衣服都撑不起来,这要是让不明真相的百姓看见不得吓个半死。
撑着幢幡伞出去就更加得奇怪了,于是在蓝君不在的间隙,殿里也无人来拜神,他便点了香,对着神像念着蓝君常念的经,把晏孤台他们给请出来。
临江仙人非常诧异苏见云居然要见她,便现身道:“你有何事?”
苏见云见仙人现身十分欣喜,她现身的时候晏孤台必定也在,便道:“仙人慈悲,在下想向鬼王求一样东西。”
临江仙人了然:“原来是有事找你的,夫君。”
“苏见云,你想要什么?”
晏孤台果然在,苏见云心中喜悦,便道:“近日秋收之际,县里的男丁大都去服了兵役,我见剩下的百姓来不及收割,想去帮衬一二,奈何这副残魂出不了这临江殿,还请鬼王赐我一件能够遮挡烈日的东西,也好让我在日头下不至于被晒的魂飞魄散。”
晏孤台听完惊讶道:“你是要帮着百姓秋收?”
苏见云:“没错,蓝君已经帮着干了几天的活,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再怎么年轻力壮也吃不消。”
晏孤台还未做回应,蓝筱蝶便道:“夫君,就把那顶刻有经文的斗笠给他如何?”
晏孤台欣然同意,对蓝筱蝶永远都是温和的笑:“当然可以,你想做什么我都答应。”
“······”
苏见云就这么水灵灵的看着二人恩恩爱爱,接着一顶斗笠出现在供桌上。从边角破开的痕迹来看,这斗笠怕是有些年头。
苏见云拿起来翻个面看了一下,斗笠里面内藏玄机,里面有一块玄布裁剪为八卦的形状缝在头顶的位置,上面密密麻麻写满经文,应该是修行人的东西。
“多谢鬼王与仙人,不过此物······”
见他疑虑蓝筱蝶道:“你不必担心,此物为我夫君修行时所戴,在后院的房间里搁置了许多年,如今你需要拿去用便是,若是能帮到你,也算是功德一件。”
苏见云再次拱手道谢。
他戴上斗笠出了殿门,在八卦经文的护持下,日头一下子变得温和,不在灼烧着他的身体,腿脚实实在在的踩在了地上。
只要修为深,人鬼就不能殊途。晏孤台能当鬼王还是有一定本事的,就一个小小的斗笠都能让他重新回到人间,苏见云无限感慨,加快步伐来到蓝君干活的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