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点了点头。
等周望春来了后,她打算在每日清晨让望春推着沈穗儿帮忙改良过的两轮车出去卖花。
而游街走巷卖花得的钱,会提两成的利加上基本的工钱一起算给周望春。
周望春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在西市那片。
西市多酒楼茶楼脂粉铺子,还离莳花馆和松竹阁比较近,那里多有花娘小倌。
现如今民风开放,青楼女子虽登不得台面,但是也不至于像前几十年那般被人避如蛇蝎。她们大多爱俏,若是扶疏的花簪在她们发间衣上,也是相衬。
花枝从万径山遥遥而来,用手中千秋画笔之力绘出各色鲜花,于街头烟火处张罗起扶疏花铺,自然不是单单为了那几两金银。
再说,花枝也从不差钱。
她想的是走进街头巷陌,人潮汹涌的地方,好好地体会普通人的市井生活。在闹市中取静,抚养花月长大成人。
她笔下画出的各色鲜花,有的雍容华贵有的清雅脱俗,有的鲜妍可爱……但这些花不单单是为了那些诸侯君王所盛放,也不单单是为了那些文人墨客而幽香。花枝希望她们能够出现在贫家灶头的瓦罐里,苦命人的衣襟发上。
“她愿意?她毕竟是一个读书人……”
虽说如今什么士农工商三六九等类的思想比男尊女卑思想被两任女帝祛除的还要干净,但终归还有些影子。
“望春不仅愿意,还挺高兴的。”
“她和我说她刚好日日读书闷得难受,朱老夫子还教过她要多与百姓交流,了解民生,走街串巷正合她意。”
花枝笑着摇摇头,也为这个颇具读书天赋的小娘子的话感到震惊,尤其想想她当时素白冷然面下的那双真诚双眼,更是令人失笑。
实在有些难以想象,那样一个清冷高洁的小娘子,要怎么才能做到开口叫卖呢?
不过事实证明,望春做得好极了。
这些都是后话 如今关紧的是先把那些牡丹花给弄出来。
打发走了沈穗儿,花枝拉着花月走到内室,拉开一副画卷。
千丛万丛牡丹花似锦,姚黄魏紫争艳,正红的最雍容,白牡丹高洁不可侵,更有豆绿色、浅粉色娇娇俏俏地挤在一起,如绮绿纱窗前刚从甜梦中醒来的豆蔻小女。
花丛深处,楼宇重重,檐角展翅欲飞,檐铃在微风中摇曳。玉楼金阙、朱梁画栋,繁华古朴。
“阿姐,这个画境好大……”
进入画境后,花月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场景,惊讶问道。
原本画中那些藏在牡丹深处的雕梁画栋,在画境中不单单被自动补全搭建,还有了一些没有出现过的小径拱门,倒像是一个奢华的园子。
此时花月也忘了正经事,她兴奋地跑来跑去,在此处探索穿梭。
花枝笑着看她胡闹,也不制止,开始挑选起自己需要的牡丹花。
过了好一大会儿,花月才回来。她小脸通红,额头上出了些细汗,兴奋笑道:“阿姐阿姐,那边花树下竟然有一个秋千!再往东有一个极高的假山,假山上还有个滑梯!真的好有意思!”
“你要是喜欢,我就帮你留着,以后多来玩。”
看着花枝平静温和的脸,花月兴奋的心情略略压下去了一点,突然觉得有些不对:“阿姐,你的画布上有画秋千和假山吗?”
“当然没有。”花枝摇头,眼睫低垂,“画布总共就那么大一点,怎么可能画下这么大个园子。”
“阿姐的实力又变强了。”
这样说倒也没错,近来花枝笔下的画境越来越大,还会自动补齐没有画到的部分,根据画中意境衍生出更加完整独立的小世界。
这次的园子就极大,但是花枝有感觉,如果输入足够的灵力,画境甚至可以衍生出一座小城。
等花月玩得尽兴了,花枝也将选好的牡丹花剪下,一筐筐得放在庭院中的游廊下。
除了这些单枝的牡丹花,牡丹盆栽也是要备好的。尤其那些名贵品种,可以说随便卖出一盆都能抵住小半月的进项。
那位承乐巷的孙夫人,不就曾经在扶疏花铺里豪掷百两白银,买下了一盆名贵兰草吗?
等姐妹两人把这些牡丹花都运出画境后,门口的风铃叮叮当当的响了起来。
花月轻手轻脚地放下手中的“二乔”,接过自家阿姐手里的竹筐催促:“这些交给我就好,阿姐快去看看是不是有客人来了。”
花枝微微一笑,顺着小丫头推她的力道向前面的铺子里走去。
她神魂过于强盛,而身体却没有受到滋养,两相倾轧之下,倒是比常人还要体弱不少。
所幸,阿月是个天生神力的。
让风铃响起的并不是什么客人,而是周望春。
望春从今日起就要搬进扶疏花铺中,与花家两位姐妹暂时住在一起。
后院里东西厢房如今都空闲着,东侧院落临的是沈穗儿家,花月有时候躲懒不爱走正门,总翻墙过去,所以就给望春安排了西侧厢房。
她来时行李不算多,除了几套四季衣裳和寥寥两三钗环,就是一小箱匣子书籍。
昭文女帝在时曾经带着工匠研发出了新的纸张,相比于原来造价高昂又薄脆的纸来讲,新纸张雪白柔韧还比较便宜,让天下学子的用纸压力大大减轻。
虽说当年一并改造的还有印刷技术,但对于周望春来讲书籍还是有些昂贵,她箱子里的书籍都是自己买了纸裁剪装订后,借来原版书籍誊抄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