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只想写一个20万字的小说,结果我发现我的特点就是莫名其妙的意识流,当然这并不是为了水篇长,完全是打心里想表达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所以我决定把这个做成连载的散文记录,沿着这个时代普通人的视角,去记录发生的事。
之所以这样决定,有几个原因:
1、现在是21世纪20年代,我最近在读一本十九世纪30年代的书,仍然被作者那强有力的文字深深鼓舞。好吧,我承认,我看的是一本成功励志书籍,这种书籍特别擅长给人打鸡血,很多人看到这样的书会调侃,会不屑于顾,但我这真的被书中的故事和思想深深打动,甚至很多时候感同身受。
在那个钢铁业、电气业是最先进产业,互联网还没有兴起的时代,同时期的中国还是封建社会的时代,中国还有皇帝,男人还能三妻四妾,女人还没有资格上学,读书人还在读八股文,努力科举考试的时候,就有人会写出这样让及近90年后的人,仍感受到力量的文字,我是非常感叹的。
所以我想,我是天生乐观和做事有激情的人,不知道我死后90年后的世界会怎么样,但是不是有一种可能,会有另外一个女孩,或者男孩,看到我的文字,就如同我看到90年的人的文字那样,深受感动且备受激励。
哪怕只有一个人,哪怕看到我写的这些东西的人很少很少,只要有,我都觉得欣慰,谢谢你看我写的书。
因为我相信,文字,可以穿透时间和空间,可以穿透民族,传递一种无形的力量。就像我被那么多很多年前,一个别的国家的人写的东西深深被鼓舞,甚至改变人生的态度和决策时,我仍相信那种力量。这是我想给予我的读者的力量。
2、本文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二十一世纪20年代,CHATGPT已经开始流行,是的,也许未来的人从历史回望总结,我们正在处于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时期。AI开始大范围的进入人类社会,我使用过CHATGPT这个产品,从ta回答我的内容来看,真的充满智慧,而且非常丰富多彩。所以未来的小说家,也许都不如AI更有想象力更有效率,就像用狂奔的骏马那样,永远是跑不过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火车,很多年我买过一本纸媒杂志的增刊,增刊的全部内容都是用平静、理性和落寞文字描述纸媒的落寞,在滚滚时代潮浪面前,我们都只是无能为力的水滴,茫然、被动。而我作为一个这样变革的见证者、参与者,作为一个最不识时务的朴素的人,仍然相信,很多文字是AI无法全部取代的,尤其是艺术创造,和人类瑰丽思想的魅力。也许有人会批评我守旧、传统,甚至顽固不化。如果未来的文学创作都是由AI辅助完成的,那不知会不会有一个这样的指标,去衡量AI对这部文学作品的贡献量,比如命名为【含AI量】。含AI量=AI创造的文字数量/整部作品的总文字数量。如果未来的文学作品的平均含AI量为50%,那么我写的这部书的含AI量是0。是为含AI量拉低平均值而做出贡献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