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面的人电话接通,留下一阵沉默。
明明是白天,小镇安静得像是夜晚,家家户户拉上窗帘,避开了与外界的联系。
“你听从了你父亲的意见。”
有些失真的声音最终还是传出来,赤井玛丽的声音听不出好与坏,似乎只是单纯地陈述一件事实。
“比起听从,我更喜欢称呼为参考,玛丽女士。”赤井秀一说话的语调和他的母亲没有任何差别,他并不因为亲人的质疑而气恼,沿着地图上的显示来到提早电话预订了的旅馆。
小镇路上唯一还敞开着大门的住宅,虽是挂了个旅馆的招牌,样式与周围的房屋没有什么差别,坐在前台捧着一本小说看的人听到门铃声响抬头看了眼,扔了把钥匙给赤井秀一,随口叮嘱:“又一个来探险的……晚上睡觉的时候记得关好门窗。”
赤井秀一站在原地没有动,静静地打量着四周,空气中还残存淡淡的苯气息没有完全消散,这里前不久刚进行过一场装修,油漆桶还藏在沙发背后。
“我刚刚注意到,大家白天都不怎么出门。”
“啊,你说这个啊。”前台看在金钱的份上没有敷衍:“因为不需要出门就不出门喽,你来得不巧,大家都喜欢集中在早上出门。”
“小孩子不太喜欢拘束吧。”见多识广的探员没有被这一点点的诡异吓到,继续维持着这个在外人看来爱作死的人设刨根问底。
前台年轻人彻底放下手上的小说,一点也不意外听到这种问题。熟练地站起来,领着赤井秀一到二楼边走边回答。
“你肯定不是听说那些报道上的都市传闻过来的,别这么严肃,这里每年都要接待好几伙年轻人来探险。”
地面上铺了曾厚重的地毯,沿着楼梯一路向上,被踩着木质楼梯没忍住发出沉重的闷响。
年轻人像个称职的导游介绍道:“别看我这样,我其实也才来这三年,一开始我和你们一样对这里的居民活动时间感到诧异,还很绝望呢——心想完了,我以后都得一个人守着这个地方过日子了。”
赤井秀一:“看来你已经适应了他们。”
青年无奈地耸肩:“不然还能怎么样呢,不过是少数服从多数。也没这么夸张啦,这里的人别看这样,其实关系意外的好呢。”
“就是很排外,你早上去问他们话的时候记住一定不要乱问,这里的人对于报道上的那个废弃屋子特别介意。”
“我了解过一点,那栋一直传有古怪的住宅荒废至今有五十年,最后一任屋主舒尔茨一家也早早搬离了美国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来之前,赤井秀一特地做了功课,利用职务之便搜罗了这家屋主人的信息,和这栋住宅的屋主人威尔逊·舒尔茨进行过短暂交流,很显然接受了这个烫手山芋的屋主人是一个普通人。
主流媒体对于这种似是而非的报道并不在意,反倒是些小报纸上,关于这栋闹鬼住宅在青少年间广为流传。
如果信息源不是来自组织内部,赤井秀一也不会把这栋颇有名气的闹鬼景点和组织挂上钩。
“这我不清楚。”前台说,“原来还有屋主人的人,我看那些外来人进进出出还以为那房子早就没有人管。”
“你知道有哪些人去过那个里面吗?”赤井秀一问。
前台无言地回头看着他,“就是年轻人啊,还有你们这种总是抱着学术研究的态度来这里,企图搞明白这个夜晚发出喧嚣吵闹声的原因。”
赤井秀一没吭声,充当了一个完美的倾听者听着青年倒豆子似的倒了一堆信息出来。
小镇最近一个月都没外来人出现过,镇上的居民往上数都沾亲带故,像是一个形成了闭环的关系带,外面人融不进去。
甚至从青年的话里,赤井秀一还知道这名叫约翰的青年来这里是投奔自己那个远房叔叔,一年前叔叔去世之后他便接管了这家旅馆。
“哦,对了。”把人送到房门口,临走前约翰叮嘱,“你如果是来考察的,一定要提前和你的亲朋好友联系好,这个小镇可再经不起波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