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亭中说了一会儿,此时被引入花园中的人也越来越多。虽说园中宽敞,不至于拥挤,但众人相见,免不了寒暄问候,周围渐渐喧闹起来,没了刚才那份安静,这园中美景也失去了几分仙意,让人有些兴致缺缺了。
不过好在,赵洵对这些交际完全无动于衷,姜慈在一边看着,觉得他肯定是一早就打算好了,才选的这么个偏僻的位置等着,省得被那些人卷入其中,可就算如此,也不妨碍有些人找上门来。
姜慈正在一边赏景,只听身后传来脚步,一个明亮清澈的声音道:“好久不见了,赵将军……哦,现在应该称呼你为大理寺卿?”
姜慈回头一看,只见来人身着一袭圆领窄袖长袍,上有万里江山暗纹,腰佩金缕带,发饰金玉冠,这一身打扮均是用料讲究,低调华丽,也证明此人身份尊贵。他身后跟着一位侍从,是一位年轻男子,身着青衣,气质儒雅,不像是太监,姜慈不由多看了两眼,那人察觉到视线,也看向姜慈,微微一笑。
那边赵洵见此人,行了一礼,道:“太子殿下。”
太子?
姜慈一听,立刻跟着行了一礼。
太子爽朗一笑,摆摆手,“不必多礼,我知你不想被打扰,不过机会难得,还是过来看看。听说你前阵子受伤了?眼下可好?可需要什么药材?我找人帮你去寻?”
“多谢殿下,已恢复大半。”
“那就好。”太子进入亭中,坐在赵洵对面。
那侍从便站在他身侧,赵洵抬头看了一眼,那侍从对上赵洵目光,也行一礼,道:“见过小侯爷。”
太子在一旁解释道:“这位是文瑞先生,我府上门客。先生文采不凡,诗作极佳,太后喜爱诗文,特邀先生前来助兴。”
赵洵略一点头,算作招呼。
那文瑞先生谦虚道:“不敢不敢,小生只是略通诗词之道,承蒙殿下抬爱。”
“先生莫要谦虚。”太子摆了摆手,简单地寒暄完毕,他这会儿端起茶盏,好像才发现这亭中还有一人,“咦,这位姑娘是……?”
姜慈被他视线一扫,便低头行了一礼,“见过太子殿下。”说完,她老老实实站在赵洵身边。
只听赵洵道:“我府上侍女。”
言简意赅,不愧是赵洵风格,他似乎不愿多提,反倒是让太子来了兴趣。
“你叫什么?”太子看向姜慈问道。
太子也是人精,他知道问赵洵的话八成会被无视,于是也不和赵洵废话,转而看向了姜慈。
有太子的身份在这,姜慈只得道:“阿岚。”
本以为太子简单问两句就结束,谁知太子听罢,即刻惊叹一声,“哦,原来你就是阿岚。”
姜慈愣了一下,心说什么情况?
自己刚到宫中,太子就已经知道了?但她一个丫鬟身份,不至于刚一进宫就被盯上了吧?这宫中难不成还有别的叫阿岚的人吗?
她下意识看了赵洵一眼,赵洵对她摇摇头,转而直接问道:“殿下何意?”
太子道:“哦,方才来时路上,听说二殿下在殿前遇见一个丫鬟,对其十分上心,路上侍从都在传,说这丫鬟叫阿岚。我正奇怪呢,虽说我这皇弟平日里随心所欲,但为了一个丫鬟在殿前这样放肆还是第一次见,不由也有几分好奇,方才失礼了。”
这边两人不知道这一路上是如何传的,想来也不会有多好听,各自神色微变。
虽说宫中盛传流言蜚语,但凡有些风吹草动,逃不过三日,定是传得宫中人尽皆知。但在太后殿前发生的事,到这儿也才短短一个时辰都不到,竟然连太子都知道了,姜慈再一次清楚得认识到这宫里传闲话是什么水平,怪不得赵洵刚才要说闲人太多,原来不是气话而是事实。
太子似乎没察觉两人的神情,又接着道:“不过我没想到这阿岚是侯府侍女。”他说着,又将目光转回到赵洵身上,“你一向独来独往,今日却带着侍女前来,想必是……”
他欲言又止,似乎对两人一同前来另有他想。姜慈这会儿才想到,赵洵素来独行,今日却带着侍女进宫,不管这人是阿岚还是谁,这本身就是足够引人注目。若是有心之人,难免不会考虑其中缘由。
太子这一停顿,姜慈不由紧张,心想莫非已经被看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