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月光下,驿站前寂静一片,只有常超偶尔行动的脚步声,这一点细微的摩擦声,反而让这里的氛围显得更加阴森。
姜慈毕竟是一个从和谐社会来的现代人,这场面对她来说有些太过冲击,她短时间内有点接受不了,就不动声色地在稍远一点的距离停下脚步。
光线昏暗,看不清什么,但四下安静,那边说了什么倒是能听得一清二楚。
常超检查得很仔细,只见他在一人身上摸索片刻,边道:“大人,他们身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咦?大人快看!”
赵洵闻言走了过去,“怎么?”
常超将那人的衣服拉开,借着微弱的光,能看见这人背后露出奇怪的纹样。常超起初以为只有腰上一点,谁知掀开衣服,看见这人背上满是刺青图案,那些图案与其说是图腾,不如说都是一些四方格子,格子中间又有各种小小的纹样,整齐排列在一起。
常超很是讶异,难以用语言形容,“这些是……?属下从未见过有人会在身上刺这么多的……”
赵洵看了一眼,若有所思,便吩咐道,“再去看看另外几个人。”
常超自然明白,点了点头转身就去了。
“这是发现什么了?”郭越在一边好奇,奈何他那角落里什么也看不到,只好往前凑了凑。
姜慈也跟着上前两步。
夜间湿气很重,驿站周围的泥土有些松软,总觉得脚下的地也似乎被血水浸透了一般,心里不免毛毛的。
这边话音刚落,只听常超在另一边唤了一声,果然其他人身上也有差不多形式的印记。
常超看不出这些图案到底是什么纹样,困惑道:“大人,这是什么印记?为何要在身上刺这些?”
姜慈看得不是很清楚,不过听着描述,倒很熟悉,“是纹身?”
“文身?”常超听见了,愣了一下,“倒是听人说过,也就是在身上刺青吧?不过听说那些纹样大多是图腾一类,至少能看出来个花样,可这些……瞧不出来什么名堂。”
正说着,赵洵从另一边站起身来,拿帕子擦了擦手,“没猜错的话,这大概是外邦的一种护佑图腾,与其说是图腾,不如说是一种符咒。”
“护佑?符咒?”
几人说着,暂时离开这一片狼藉,走到边上来暂缓一口气。
赵洵沉吟片刻,接着刚才的话,和众人娓娓道来,“我在军营时,曾遇到一次沙尘,小队在黄沙中迷失了方向,幸而在无意中找到了一处绿洲。那里住着几户异邦人,其中有一户人家给了我们水,教我们辨别回去的方向。”
“他们对风沙天气很熟悉,不管是怎样恶劣的情况,都能准确地知晓方向,当时有人很好奇,问他们如何做到的,我记得他们当时说,因为有神明护佑。”
“他们所说的神明,就绣在一张方方正正的毛毯上,挂在房间里,每家每户都是如此。”
郭越恍然道:“这些人背上所刺的,莫非就是那个神明的样子?”
“很像,据说刺在背上,就能有神明庇佑;刺得越多,力量越大,能让人坚不可摧。”
“怪不得有这么多!”郭越听罢,一拍大腿,说:“那好办了!既然大人曾经见过,那就直接差人再去一趟?”
赵洵却摇了摇头,“且不说那绿洲还在不在,我听闻这个族也在一次逃亡中四散,重新划分了势力,就算能找到其中一支,也不一定认识这些人。”
常超皱眉道:“那线索岂不是又断了。”
赵洵皱眉道:“说不准这些人也是那时候逃亡到中原来。”
郭越道:“哦,外邦人进出都需记录在册……”
常超在边上摇了摇头,道:“我让江南镇府衙帮忙查了,没见有这几个人的记录。”
“很多年前的事了,这规矩也是后来定的。”赵洵并不意外,“再说以今晚这些人灭口的速度,就算有什么痕迹,应该也被抹去了。”
常超很赞同,“对方出手又快又恨。我们这几日找遍了江南镇也没见这伙人的人影,还以为他们早就离开了。今晚他们出现在此处,应该也是和对方有约在先。”
只是没想到东躲西藏了几日,这刚一露面,就丧命在此。
赵洵问:“伤口情况呢?”
常超道:“看了,都是一刀毙命。一个人死在棚屋里,其余人都在外面。根据脚印来看,应该是有人先一步埋伏在棚屋里,趁来人不备,先下手杀了为首一人。”
赵洵略一点头,接着看向郭越,“带纸笔了吗?”
“都带着呢!”郭越在姜慈身后应道。
“都记下来,此地不便久留,我们回去再议。”
“是,大人!”
于此同时,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个人影悄悄离开了。
众人一夜未眠,从驿站回到茶园时,天已经微微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