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对方是穷凶极恶之徒,空桑此举也算是为民除害。
但佛门戒律森严,空桑既然破戒,便理应接受惩罚。
按戒律空桑本应当被逐出寺院才对,不过寺中僧人得知双方恩怨,苦苦为空桑求情,老主持亦感念空桑报仇心切一时间失了分寸,加上空桑誓死也不愿离去,最终主持还是决定从轻发落。
一番刑罚之后,空桑已是奄奄一息,望着只剩下半条性命的空桑,老住持痛心地询问其是否悔过。
谁知被打成这样,空桑依旧不发一言,只是坚定地摇着头。
眼见不能再打,众人无法,只能一边让其养病,一边思过。
如此一晃又半年,空桑的伤病渐渐好转,不悔之心却是毫不动摇。
住持见状,只能让其下山,等他哪一天真正有了悔过之心,再重新上山。
空桑下山之后,遇到了许多人,也将自己的经历说与了一些人听闻。
大家听完听完都觉得空桑杀人不仅没错,反而是英雄所为。
在不断地得到认同下,空桑本就固执的心志愈发变得坚定下来。
现在看来,如果不是遇见我,空桑心中的罣碍只怕早就会以另一种形式通透起来。
与空桑第一次相见时,我刚刚监督完一名死刑犯人的问斩,正准备从法场上回去,空桑越过人群找到我,然后便将自己的遭遇说给我听。
想来他那时会选择向我询问,恐怕正是因为看到我刚刚监斩了犯人,与他的过往遭遇十分相似,故而应该会肯定他的做法,从而再次坚定其心志。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我听完他的遭遇之后,却毫不犹豫地否定了他的做法,我告诉他虽然同样是杀人,但我是守法因公杀人,而他却是报仇因私杀人,两者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他当然不服,反驳道,既然所杀之人皆是大奸大恶之徒,又何必划分因公因私之别。
我回他道,当然要分的。
我因公杀人,所以知道的被杀者的罪行,了解他们犯罪的动机,所以清楚他们死得不冤。
空桑因私杀人,事实上跟那些山贼不过只有两面之缘,难道就敢保证其中没有一个被迫为恶之人,何况山贼老巢里的那些人里难保就没有一个无辜者。
空桑听完我的回答,久久不曾言语。
原本他下山之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洗凡寺。
但自此开始,空桑便一直跟在我身边,既不再提当年之事,也绝口不提回洗凡寺了。
如今空桑愿意回去,想必是昨日之事让他有了新的感悟,终于突破了心中的罣碍。”
月牙心中一喜,想不到自己无意中又做了一件好事。
皇来看见月牙欣喜的表情,突然来了兴致,向其问道,“如果空桑用自身的经历来问你,你会怎么回答他呢?”
月牙思索片刻,这才苦笑着答道,“在我看来,报仇不报仇都谈不上对错,杀人不杀人也无所谓正当,什么做法能让自己释怀,那就选择这方法去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