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无忧释神 > 第9章 无常

第9章 无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月牙搬进了解家的私宅,杜娟和琥珀也顺理成章地搬了过去。

没过几天,月牙的室友无垢拉着闻芷搬了出来。

琥珀见状,立刻也将自己的两个室友长青和铁客忽悠了过来。

看得出对于两个室友,琥珀嘴上说着嫌弃,行动却诚实得很。

倒是杜娟的两个室友,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往外搬,让长青几人惋惜了许久。

书院的第一年有许多基础知识需要学习,因此最为繁忙。

第二年开始,便不再强求必须呆在书院,因此几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解府外宅中度过。

几人虽然性格迥异,但毕竟都很年轻,一来二去也渐渐变得熟稔。

因为住着书院的八人,没过多久,小院便在长青的坚持下被改名为八仙居。

对于第一年的新生,书院每月月末都有四天休假。

八人之中,除了蔷薇和无垢外很少有人回家。

这两人中又以无垢最是频繁,几乎做到了有假必回。

除此之外,无垢家里隔三差五也有人前来探望。

一来二去之下,众人对于无垢家族的情况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无垢家族经营着天龙一国六七成的药材生意,是天龙国里有名的官商世家。

之所以称之为官商,是因为宫中的一切药材用度也是由无垢家族提供的。

按照无垢本人的说法,自己的家族势力早先更为庞大,后来分家成了医、药两族,这才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他所在的药族固然庞大,但相比于医族却仍有不如。

但究竟医族如何厉害,无垢却又不愿意多说。

无垢家在京城近郊,离书院大概有半日的脚程。这距离比解府远多了,跟月牙琥珀家相比却又近了许多。

相熟之后,无垢曾多次邀请众人去他家玩。

那时众人大部分都是第一年的新生,学业繁忙,也就没有答应无垢的邀请。

等第二年众人有了时间,碰巧又遇上药族族长七十岁大寿。

面对无垢的再次邀请,众人终于欣然应允。

无垢家的布置虽未必及得上蔷薇家里,大小却是后者的数倍有余。

幸好如此,虽然过来庆贺的宾客极多,但也并不拥挤。

无垢在家族里的地位显然不低,天龙书院的名声也足够响亮,因此月牙几人得以在内院混了张座位。

内院的好处除了菜肴更丰盛之外,也稍显安静,不像外院那般嘈杂。

月牙等人正大快朵颐之时,外院突然叫嚣声四起。

一名小厮匆匆来到主桌老族长处耳语几句。

不久外院一下子又变得比内院还安静。

众人还没搞清楚状况,只见一个做书生打扮,颇有些气质的青年男子从外院走了进来。

他身后仅跟着一个精瘦矮小,面容普通的仆人。

月牙正在纳闷,就两个人,何以能在外院闹出如此巨大的动静。

一主一仆却并未停下脚步,径直向着主桌走近。

青年男子更不知何时取了谁桌上的一壶一杯,此时杯中已被斟满酒,男子从容道,“厉爷爷七十大寿,无常不请自来,搅了诸位雅兴,当罚酒一杯。”说完便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厉爷爷寿辰,无常姗姗来迟,亦当罚酒一杯,”说完再次将手中刚刚倒满的酒水一饮而尽。

这时名叫无常的男子已经来到内院中心,第三杯酒也已经斟满。

对方轻叹一声,略带歉意道,“不知不觉厉爷爷已到古稀之年,孙儿这些年却从来未曾看望,理应再罚一杯。”

三杯酒喝完,无常已经到达主桌。

桌子上的诸位似乎此时才反应过来,一名中年男子更是大声训斥道,“你这混账东西居然还有脸回来!”

无常对于中年男子的谩骂视若无睹,反而是老族长摆手阻止道,“气和,今日是我寿宴,来者皆是客,不可伤了和气。”

见厉气和坐了回去,厉族长又向身旁的下人吩咐道,“给无……无常,搬把椅子过来。”

“厉爷爷不必与孙儿客气,”无常客客气气说完,却毫不客气地坐了下去。

向身边一群人施完见面礼,无常朗声道,“阿奴,上寿礼。”

众人闻言,全体将目光投到跟随无常而来的仆人身上。

仆人阿奴似乎很不满意自己被众人注视,他带着埋怨的眼神瞪了无常一眼,这才极不情愿地将手中的精致木盒奉上。

待木盒打开,无常立刻开始讲解,“知晓厉爷爷寿辰将至,孙儿花了半个月时间寻遍都城,总算从宫里淘来这对人形首乌,今日特意带来为厉爷爷贺寿,祝厉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见下人还在迟疑,厉族长轻声吩咐,“收下吧,无常有心了。”

下人得到命令松了一口气,赶紧收起桌子上的木盒退了下去。

贺寿结束,故事却还在继续。

仆人刚刚离开,无常却突然起身,他环顾四周后高声道,“晚辈今日还有一事,刚好趁着药族的重要人物都在场,便一并做个见证。”

说完向身旁的阿奴使了个眼色,阿奴会意,抬手向天空放出一道烟花信号。

不多时外院再次传来惊叫声,声音还未停歇,就看见四名精壮汉子抬着两个瘦弱的年轻女子走进了内院。

无常并未着急解释眼前的光景,反而话锋一转进入了回忆,“医、药两族当年因何故结怨,亲身经历之人想必是刻骨铭心。

但考虑到在座的各位也有人不了解当年的事由,偏偏今日之事与当年之事又关系颇大,无常在此免不了要旧事重提一番。

当年静娴娘娘染上了寒疾,加上时值寒冬,伺候之人贪懒懈怠,夜间又受了冷风侵袭,使得病情加重。

彼时静娴娘娘正是得宠之时,王上立刻召集太医前往诊治。

按理来说,区区风寒,即便有所加重,对太医们而言也不算难题,只需开副猛烈些的温补之方,以急热驱疾寒,自然药到病除。

偏偏不巧的是娘娘是虚寒的体质,对温性的药物本就比较排斥,如今重病体弱,若是经受不住寒热相冲,病情未解事小,一旦病情继续加重甚至会有性命之忧,这是谁也无法承担的后果。

就在众人长吁短叹之际,突然一名太医挺身而出,信誓旦旦坦言自己曾经遇到过类似的症状,只需要辅以人参中和便可以用药。

但人参本身性属微寒,以娘娘的情况来看,寻常人参反倒有害无益,必然要找到百年以上的老参才能入药。

可是当年国库之中没有百年老参的库存,出身医族的太医便向王上举荐药族,而药族果然也不负众望,当天便将库房中储存的百年人参送与宫中。

至于最后的结果,在座的诸位应该有所预料。

静娴娘娘用药没多久便恢复了许多,本来众人已经放心,不曾想刚刚入夜,娘娘的疾病又立刻死灰复燃。

这次寒疾来势汹汹,纵然太医们倾尽全力,娘娘还是没能熬到天明便不幸仙逝。

王上自是龙颜大怒,奈何静娴娘娘弥留之际,仍旧苦苦哀求王上切莫迁怒于人,更是不可因此造出杀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