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三年三月十六日晨,在前线阵地,江澜从充满硝烟的泥土地上醒来,照例喝了一支营养剂,战时部队提供给底层士兵的食物并不能为江澜所接受,也维持不了人身体所需的营养,江澜只得靠此维持养分。
此时的林书浅早已收拾好自己,作为张自忠特派给刘汝明的参谋长参与到部队排兵布阵中去了。
过了一会儿,前线下来的侦察兵大喊到:“报告,东瀛军从兴隆沿半壁山南进,意图进攻我军阵地,罗文峪告急!”
狗日的东瀛人!来不及洗刷了,江澜迅速拿起长枪,背上大刀,和士兵们一同列队,开赴守军阵地。
战至晚九时,东瀛军退去。我军却没有人呼喊胜利。
不仅是将领们明白,士兵们同样清楚,明日又会是一场恶战,在我军兵力不足,又缺乏制空武器的情况下,罗文峪究竟能否守住?他们不得而知。
每个大兵都坐在地上默默吃着部队分发的食物,而后原地休息,等待第二天的战斗。
江澜从前通过资料认识过东瀛军与我军的战损比,但如今真真实实的参与战斗,她才知道当年的华国军队是怎样的艰难。
帝国时代的江澜是指挥官,不需要在第一线作战,负责排兵布阵的她同样会为了大局牺牲掉一个个性命。
而来到民国时代,切身参与这场战斗,她想起身边早晨还在谈笑着的大兵,到晚上已经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江澜心痛着这一切,也慢慢的改变自己原有的看法。她闭上眼,又是一天过去,明日还会怎样?江澜不愿再去考量。
十七日上午八时,日军步炮兵联合,分向山楂峪、罗文峪进攻,并以飞机20余架轮番轰炸。
二十九军奋勇死拒,多次肉搏,江澜所在的二营已经完全被打散了建制,当排长联系上刘汝明请求支援时,江澜只听到刘师长对着电话喊到:
“团长死了营长上,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罗文峪就是你们的墓地,谁也不许后退一步,给我死死守住阵地,六点之前,援军一定赶到!”
排长大声回到:“报告师长,保证完成任务!”
挂了电话,他带人抄起大刀向快要进攻到阵地的东瀛军勇猛砍去,江澜跟在人群中,他们并肩作战。
高涨的士气,不怕死的精神支撑着他们不顾性命向东瀛军进攻,只剩下不到二十个人了,江澜默默在心中暗叹。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东瀛军完全进攻到了阵地上,横尸遍野,歪歪扭扭的尸体堆积如山,鲜血一股股的从还冒着热气的尸身上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