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道士身穿一袭素净的道袍,长发被整齐地挽成一个道士髻,用一根玉簪固定。他气质卓然,有着与外在年龄不符的超然物外。道袍随着风摆动,更显得仙风道骨。
纪行之双手相抱于胸前,鞠躬行礼,“道长。”
中年道士微一颔首,朗声道,“跟我来。”随即便抬步走进大殿。
道观不大,主体建筑采用的是传统的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檐下挂着铜铃,此刻正随着风轻轻摇摆,发出悦耳的铃声。大殿正门上方的匾额上,书写着遒劲有力的三个繁体字,长风观。
一踏进道观的大殿,就看到大殿正中央供奉着三尊道教神像,神态庄严肃穆,让人心生敬畏。
这三尊神像应该就是三清像,道教最高的三位神袛,中间手持圆珠的是玉清元始天尊,左侧怀抱如意的是上清灵宝天尊,右侧手持宝扇的则是太清道德天尊。
纪行之跪在神像前的蒲团上,双手合十,俯伏叩首,对着三位天尊神像分别行了三次礼,起身将中年道士递给他的三柱香插在香炉中。
“道长怎么称呼?”
“敝姓李。”中年道士声音温润。
“李道长,晚辈纪行之,此次前来是为求取平安符。听说贵宝观的平安符,只赠与有缘人,不知我是否算得上有缘人?”
李道长回,“小友既然能见到贫道,即是有缘人。你所求之物,贫道早已备好。”
早已?纪行之注意到他的用词,有些怔愣。
李道长从袖中取出一枚叠成三角形的黄色符纸,上面绘有朱砂符咒,递给纪行之,“这张符已经开光加持过,可保平安,消灾除恶。”
纪行之接过平安符。符纸上残留这淡淡的香灰味,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触摸到平安符的霎那,一股温暖的力量流遍全身,身体精疲力竭的感觉缓解了很多。
“多谢道长,但您怎么知道我要来求符?”未卜先知未免过于玄乎,也许只是他们为了保持神秘感的一种说辞?
果然,李道长用了所有道士都会用的万金油说辞,他微笑道,“天机不可泄漏。”
“……”他不说这句话还好,一说出口,纪行之顿觉这平安符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李道长苦笑解释,“呵呵,确实不能泄露,我们因为此事,已经吃尽苦头了。”
“你们?”
正疑惑间,从殿后走出另一名中年道士,大大咧咧地喊,“淳风,我肚子饿了。”看到殿内还有一个纪行之,他挠了挠头发,“哦,有人在呢。”
纪行之忙道,“多有打扰,晚辈这就离开了。”
似是觉得自己的话有赶人的嫌疑,这名道士走到纪行之面前,盯着他的脸看了片刻,“不用担心,你想要救的人,有国运加持,自身积攒的功德深厚,必然能够逢凶化吉。”
李道长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好友,姓袁,擅相术,他轻易不替人看相。”
纪行之对袁道长拱手行了一礼,有点好奇地请教他,“袁道长,真有国运加持一说吗?”
袁道长摸了摸自己的络腮胡,“自然是有,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只有在助力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这些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这类人才能得到国运加持。这是一种相互作用,他们助力国运昌盛,国运反过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庇佑他们。”
他说罢,看向纪行之身后,神色一敛,“这孩子福泽深厚,又是……”他顿了顿,“不用担心他,你们一世缘分已尽,赶紧去吧!哎呀,你们身上的功德金光也太亮了,一直晃我眼。”
“你在跟谁说话?”纪行之头皮发麻,猛地转身,看向身后,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缕清风拂过面庞,又卷携着向高处飞去,檐下的铜铃被吹得发出两声清脆的铃声,空灵而悠远。
“袁兄!”李道长出声提醒,语气中似有嗔怪之意。
袁道长一噎,又挠了挠头,“我先进去了。小兄弟,你下次来咱们再聊。”
他挥了挥手,向殿后走去,一边走还在一边小声嘀咕,“咱俩还不知道谁透露的多,要不是我推你,咱俩还不知道……”后面的话实在听不清了。
“李道长,刚刚袁道长说的是什么意思?”那人留下一句意味不明的话径自走了,纪行之只好追问李道长。
李道长还是那副春风和煦的样子,“小友,你我有缘,日后自有再会之日。”
他将纪行之送至青石阶处,便转身回了殿后,显然是不准备回答他的问题。徒留一头雾水的纪行之独自向下走。
江禹梁远远的看到纪行之下来,赶紧跑过来搀扶,“求到平安符了?”
“嗯。”纪行之有些心不在焉,还在回想两位道长的话。
“敝姓李。”
“淳风,你好了没?”
“这位是我的好友,姓袁,擅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