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过去之后,她先是左脚点上三角形脚点,只是轻轻一点,身体向前倾倒的同时继续向左移动,然后右脚也落在三角形上轻点,继续加动能。
整个身体就像岩间的跳羚,轻松的移动到了左边的另一个脚点。这里出现了一个手点,飞羽顺势伸左手抓住。
但因为身体还有向左的惯性,左手一下没有扛住身体的摆动,手滑脱落下去。
她快速从垫子上起身,拿起赛会专用的镁粉刷,在刚才脱落的手点那里用力刷了几下。
一定量的镁粉在手上可以增加摩擦,但当更多的镁粉随着手被拍到岩点上时,可能会填进岩点磨砂表面的缝隙里,把原本粗糙好抓握的磨砂表面变得光滑易脱落。这时就要用刷子刷掉。
刷完岩点后,她重新给手上打粉,然后回到起步点,再次起步。
起步成功,交替手后来到大屋檐下,再次摆荡。
这次她做了调整,摆荡时双臂彻底打直。
前后摆荡时,双臂伸开的长度会影响摆荡幅度,进而影响摆荡的距离。飞羽让双臂打直,可以更为舒适的让自己荡更远。但这里有一个难点:她需要在发力把自己甩出去的瞬间锁紧手臂爆发抓握,以便能精准到达下一个点并再次起跳。
这一次她跳的更远,比前一次的落地点更偏左了一点,这让她二次起跳的距离可以更近更省力,减少惯性。果然,这次她在二次起跳并且踩点之后,换成了右手抓手点,左手同时撑在墙上,顺利抵抗住了身体惯性。
接着两个交替换手换脚后,她来到了头顶大包。
大部分比赛的大包不会单独出现,而是搭配岩壁夹角、上下左右的岩点等,以此让选手动脑筋想出不同的翻越方法。但这个大包格外难,因为它的岩壁是平直的仰角,没有任何夹角,而且周边没有可以借力的岩点,只有下方让飞羽爬上来的一个手点,和一个与手点平行的硬币大小脚点。
这就不是考验脑力,而是纯纯考验硬实力。
大包的表面比较粗糙,所以手可以拍的比较稳。但它太大,表面的曲度较低,两手无法从两边抱住大包把自己往上提,也不能从同一侧拍住做引体向上。
飞羽此刻在大包下方,她的左手在胸前的手点上,右手向上伸直拍住了大包侧面,但接下来要怎么做?
只见她认真盯着几乎和胸高度平齐的硬币脚点,几乎没有踟蹰,直接抬起右脚然后屈膝,下一秒右脚直接踩上脚点。
观众都惊呆了,这是怎样的柔韧性?!
她此时整个人向上挺立,左手抓着胸前的手点,右手踩在同样高度但偏右的脚点,右手向上伸直拍住大包,右大腿整个贴住了身体右侧和右肩!
这又是小雨老师的杰作,对髋关节外展肌群的绝佳拉伸。这也是让飞羽在睡觉时练的——贴墙睡,然后把一条腿抬起顶在墙壁上。
右脚踩高之后,飞羽把左手从抓换为撑,还在下方的左脚直接发力,身体向右上方升起。然后她趁机向外推右膝,让身体重心更多的压向右脚。
接着她右手使劲向左侧顶大包,继续把身体重心向右推,然后左脚踩上左手的手点,松开左手顶上大包,正好把左肩卡在大包下方。
这一步结束后,她整个身体成功的上移到了紧贴大包右下方的位置。
她继续调整两只手在大包上的位置,然后臀部轻微向后,把自己的身体和岩壁之间空出一点位置,然后做了个漂亮的折膝,右膝盖从面向外侧转为面相内侧,接着臀部顺势转向右侧,整个身体变成了向左的侧身。
就这样,她借着右膝蹬直的力量,直接扶着身子左侧的大包站起来,上身来到了大包的右上方,然后抬起左脚,直接站上大包。成功翻越!
只剩一个小捏点就到TOP了,这个捏点到底有没有用?如何用?飞羽思忖片刻,先伸出左手捏住小点,把右脚也踩上大包。然后她两腿分别向两侧弯曲,身体下坠蓄力,然后向着TOP点直接跃起!
她拍到了上方远处的TOP。
但她没有控住,松手摔了下来。
观众都为她惋惜。但她从工作人员手中拿来用长棍绑着的刷子,把TOP点和大包上都刷了刷,看一眼剩余时间,继续攀爬。
这时她还剩1分29秒,理论上足够。
这一次,她几乎是复刻了前一次的路径,包括翻越大包的步骤,同样在大包点上,她左手捏住小点,两脚踩在大包上。
但接下来她做出了改变,换成右手捏小点,左手向外伸贴住墙,然后尝试在静态下直立站起。
她要试着用爬平衡线的方式来解决最后一个点。
两腿晃晃悠悠,身体紧贴墙壁,双眼专注的盯着TOP点。待她终于两腿站直时,她的左手离TOP点只剩比一臂再长一点点的距离。
她松开右手,贴着墙壁从自己头上划了个半圆,把右臂抬到身体左上方,然后一点一点的抬起右脚,摸索着踩上了小捏点。这让她的身体重心更往左上方转移了一点点。
接下来她右脚在小捏点上轻轻一点,整个身体向左上方的TOP点扑去,两只手在身体倾倒的时候顺势同时拍住,而且身体仍然处于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