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夺冠这件小事[攀岩] > 第46章 第 46 章

第46章 第 4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平衡线之所以在当代攀石比赛的四条线路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由于它的公平性——对所有选手一视同仁的变态,无论选手的技术和能力有多强,该无从下手的平衡线就是无从下手。

有时是根本动不了,有时则是站都站不住。

平衡线首先考验选手的解题思路和心理素质。几乎所有的平衡线都不能靠暴力破解,反而是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巧思题。你以为要动态过去,其实得静态;你以为要贴着墙壁缓慢移动,其实要在墙面上转身加动态。

当选手发现自己设想的方法没有成功,会面临两个选择:坚持原有的方法直到成功,或是放弃前一个方法而去尝试新的解法。

有时运动员坚持自己的解法,得到的却是屡战屡败。

有时运动员决定换个解法,但仍然发现行不通,只得退回原来的解法继续尝试,反而耽误时间。

尤其每条线只有4分钟或5分钟的挑战时间。

这对运动员来说是极大的心理考验: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还是把结果交给命运。

眼前的这条平衡线,就让集体观察线路的选手们产生分歧。

这条线的岩点横跨一处Z形夹角,分布在三个面上,其中两个面面向观众,都是130-150度的仰角。两个面中间切向夹了第三个面,同样是个150度的仰角。

起步点分布在正面观众的两个面上,靠近地面。按照彩色胶条标识出的start点,这里需要四点起步,双手支撑在前一个面上的绿色六边形柱体上,双脚踩上第二个面上的三角体造型,以平板支撑的姿势完成起步。

这一点没什么争议,但下一个点就开始有了。有人说这里要动态,有人说或许得静态。

这个点在起步点手点的上方,乍一看距离很合适,但那是因为三个仰角墙壁带上Z字夹角产生的视觉误判。可对选手来说,就算能判断出这个点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也只能到此为止,毕竟是站在地垫上观察,不能站到岩点上切身体会。

飞羽站在垫子上,心里也在犯嘀咕。这个角度必须得亲自上去试才能知道。

飞羽第三个出场。

她再次观察线路,从造型和岩点上残留的镁粉可以看出,前面两位都选择了动态发力方式,但再往上的造型看不出有新扑的粉,考虑到越往上的粉越不容易被工作人员擦干净,基本可以确定前两个选手无论试了多少次,就是没有突破起点之上的这个造型。

她以平板支撑的姿势完成四点起步,然后保持这个姿势看向头顶的造型。

果然远。不光远,角度还很刁钻。

还是得先试动态,毕竟动态一旦成了很节约时间。

她开始调换手脚的位置。原本起步时左侧身子朝外,她把重心更多移到双手,接着抬起左脚撑到手点,左脚和右脚呈一个竖叉对抗的姿势,然后缓缓松开双手抬起上身。

手点和脚点距离太远,飞羽的竖叉几乎到了180度,膝盖窝后方的筋开始疼痛。

缓慢站起身后,她再次观察下一个点,发现因为岩壁仰角的关系,她必须上身向侧方倾斜并且扭动之后才能面向下一个点所处的不规则多边锥形。

但上身处在扭动状态下时,动态发力变得非常难。她下蹲蓄力,却发现几乎蓄不上力,只能硬着头皮动态起跳。

起跳后,左手抓到了岩点,但摸上去才知道,这个岩点的凹槽又浅又短,只是碰了一下就立刻脱手。

她又试了一次,仍然动态,并且左手拍到的同时右手快速跟上,想靠右手的摩擦力来固定住自己。但仍然失败。

时间不能再耽误了,飞羽当下决定换一种解题方法。

四点起步,仍然左脚抬到脚点,但她顺势把左手再向前伸,直到抱住手点的六边形柱体,至此对抗变成了左手的往回抱和左脚的往前蹬。

此刻飞羽上半身几乎完全贴在了左大腿上,让她觉得无比酸爽。

回去后得跟着小雨老师强化软开、把柔韧度再提升一个等级了,飞羽在心里记下一笔。

慢慢让右脚也来到六边形柱体踩住,对抗也据此做了微调。飞羽左手继续使劲搂着手电造型,同时抬起头和右手,向斜后上方抓去。

静态成功了!

这条线最难的地方已经过去,飞羽开始向Zone区进发。

虽然在冲击TOP时又掉下来一次,但她抓紧时间继续尝试,最终在时间结束前完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