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北宋女子创业记 > 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新年快乐

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新年快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轼立马就明白了王文茵的言外之意,想必这位高僧是后世之人,阿茵才不方便说出他的法号,便没再追问下去。

一旁的妙善双手合十,感悟道:“修行在人间,佛性自无垢,阿弥陀佛。”

年夜饭吃完后便是万众期待的烟花表演环节。陈武特地选了一个空旷之地放烟花,避免火星子引起稻田森林火灾,谁让丰收村既没有“军巡铺(消防队)”,又没有“潜火军(消防员)”呢。

围观群众除了丰收村里的大人小孩,连附近相邻村子的村民也闻风赶来看热闹了。平日不爱凑热闹的妙善也在王文茵的盛情相邀下跟着大伙儿一起下山来观赏这难得一见的烟花表演。

作为节日庆典和民间娱乐的常驻表演嘉宾,宋朝的烟花已经发展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不管是制造技术,还是种类花样都达到了同时代世界顶尖水平。考虑到烟花表演有一定危险性,所以烟花通常都是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伎艺人来表演。【注3】

汴京城常见的烟花表演样式有走线、流星、水爆、成架烟火几种,但要说哪一种专业性最强,当属“药发傀儡”。【注3】

“药发傀儡”又叫竿火、架子火,是一种借助火药爆炸燃烧的力量将纸制人物射向空中并飞腾旋转起来的一种烟花。这种烟花的玩法因为专业性太强,非一般人能驾驭,便成了烟花表演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整个大宋朝能表演“药发傀儡”的艺术大师也只有寥寥几人,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李外宁、张臻妙、温奴哥等人。【注3】

陈武这次带来的烟花便是出自于著名的烟花表演大师李外宁家的作坊。

先放的是“走线”烟花,便是将火药横向挂在水平放置的铜线上,点燃后由铜丝的一端向另一端燃起火焰,散发出光彩夺目的烟火。这虽是最常见的一种烟花,但对从未见过烟花的流民来说却是大开眼界的稀罕物,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焰火,孩子们兴奋得原地蹦跳欢呼,大人们也忍不住鼓掌欢呼。【注3】

大家这般捧场,叫陈武生出一股自豪感来,这烟花放得更是起劲,放完“走线”放“流星”,放完“流星”再放“成架烟火”,在众人的欢呼呐喊助威下,带来的一整车烟花快把整个丰收村都点亮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几个月之前我都不敢想象今年除夕竟会是这般快乐。”妙善擦擦眼角幸福的泪花,不知道是烟花太亮堂被闪着眼了,还是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被触动了。

苏轼也有同样的感触,“今日也是苏某这些年过得最舒畅开怀的除夕夜了。”

乌台诗案后他被贬去黄州当团练副使,职位低微,没什么实权,还要受当地官员监视,心情苦闷可想而知。在黄州的那段时间,他闲时带着家人垦荒种田帮补生计,生活清苦,唯一的乐趣是去城外的赤壁山游览散心,后世广为传颂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便是在那段日子写下的。【注4】

黄州任期满后他又被朝廷调往汝州赴职。汝州地处偏僻,一路舟车劳顿,刚出生才半年的幼子苏遁在途中不幸夭折。那个时候他早已身无分文,连给孩子买一副好点的小棺材的钱都拿不出,悲痛、绝望、自责差一点就把他击垮了。这些年宦海沉浮、人情冷暖都没能击垮他,唯独对家人他万般愧疚。【注4】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神宗驾崩后,他在远离朝堂纷争的常州定居,家人还在身边,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本以为下半辈子能在常州安度晚年,却不想新帝登基,高太后临朝听政,新党一派被打压,原为旧党部署的他又被朝廷召回。先是担任礼部郎中,再升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最后则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注4】

只是,再多的官衔也换不回他那苦命的干儿,功名利禄于他又有何意义?

王文茵捕捉到苏轼眼底那一瞬即逝的悲凉,猜想他必定是想起了早夭的幼子,于是便到陈武身旁悄悄说了一句话。

陈武忙不迭点头,转身去做准备。

王文茵回到苏轼身旁,笑盈盈道:“咱们大宋过年放爆竹,大人可知隔壁辽国过节用什么驱鬼?”

苏轼被她的话打断了哀思,回眸看着她笑了笑,“这……我还真不知道,阿茵可知?”

王文茵抿嘴一笑,“听祖父说辽国疆域虽广,却大都为苦寒之地,远不及我们大宋朝丰饶富足。他们那儿种不了竹子,过节时只能将粗大的盐粒扔进火盆里噼噼啪啪当爆竹驱鬼呢。” 【注3】

苏轼捧场地哈哈大笑,辽国用粗盐充当爆竹之事他自然是知道的,可他更知道阿茵这么说是为了逗他开心,他又怎能辜负她的心意。

“咱们大宋子民就不用这么费事儿了,如今不止有爆竹,还有百响长挂鞭炮呢,鞭炮一响,管他什么牛鬼蛇神统统都赶走。”王文茵拍了拍手。

那边陈武将鞭炮的引线点燃,震耳欲聋的噼噼啪啪声伴随着大人小孩的欢呼声响彻天际。

“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风调雨顺!”

“年年有余!”

……

在声声祝福中,大家互相拱手致意,期待新的一年平安顺遂,阖家幸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