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睿智。”
苏轼忽然严肃道:“阿茵切记不可再将穿越太虚幻境之事告知他人,以防居心叵测之人对你不利。”
“多谢大人提点,阿茵必定铭记在心。”王文茵朝苏轼行了一礼。
苏轼含笑看着她,“相形之下,老夫其实更佩服阿茵你啊。”
“大人何出此言?”
“你能将后世先进的技术拿出来造福百姓,而不藏私独享,这才是至真至纯的大智之人。”
王文茵被苏轼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大人过奖了,我只是认为既然无法改变历史,那将一部分后世先进的技术提前用来改善我朝百姓的生活,也不会对历史造成不利影响。况且我做的这些东西历史上的确记载了是从我朝开始出现的,这东坡肉便是最好的例子。”
说到东坡肉苏轼哈哈大笑,“想不到后世居然真的有以我命名的菜肴,甚是有趣。”
王文茵掩嘴笑道:“苏大人的美名可是名扬千古呢。”
“哦?”苏轼突然很好奇,“后世的人都是如何编排老夫的?”
王文茵给出了最恰如其分的评介:“后世的人称苏大人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懂美食的,也是吃货中诗词文章写得最好的。”
苏轼笑得前仰后合,“好,好,这评介深得老夫的心,哈哈哈哈……”笑够了他忽然又问道:“阿茵适才提及的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文人?”
“唐宋八大家是后世明朝的人标举的唐朝和宋朝的八位文人,在明以后凡治古文者皆以这八大家为宗。”王文茵道:“而这八位文坛大宗师分别为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祖父王安石、大人您的父亲、兄弟和您自己。”【注1】
苏轼边听边点头,当听到自己和父弟皆入围了唐宋八大家竟然有些意外,但他并未对此发表看法,而是谦逊地笑了笑,道:“承蒙后人抬爱,老夫深感荣幸。”
“大人不为自己身后留名一事感到开心吗?”
苏轼苦笑,“你都说了是身后之事,流芳百世也好,遗臭万年也罢,不过是浮云,哪有眼下这‘全猪宴’来得实在,有道是人间至味是清欢哪。【注2】哎,此刻若是有酒就更好了。”
“有酒,有酒,我这儿还有几坛大人托人送来的花雕酒呢。”王文茵转身跑去取酒。
苏轼在背后喊:“咳,那酒是赠予你的……”
王文茵捧着一坛花雕回来,放桌上起开后,斟上一杯给苏轼,自己则拿起一杯茶,脆声道:“我以茶代酒敬祝大人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岁岁平安!福寿安康!合家欢乐!……”
苏轼举起酒杯回敬道:“那我也祝阿茵来年五谷丰登!人乐丰年!三阳开泰!心想事成!四季平安!……”
说完苏轼同王文茵碰了一下杯,饮尽杯中酒水后两人不约而同哈哈大笑。
这时周婆子推门进来禀告:“小娘子,文家小厮陈武来了。”
王文茵十分诧异,“小武哥不是同文老夫人、七衙内一道儿回京城了吗?突然跑来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他说是替七衙内给小娘子送新年礼物来了。”周婆子笑眯眯道。
王文茵便同苏轼一道出去看究竟。
陈武驾着一辆马车从汴京赶来静缘庵,此时马车正停在山脚下,王大崔指挥鲁大几人帮陈武将车上的“礼物”一箱箱往山上搬。
“大家小心轻放,千万别摔地上啊。”陈武带头将一箱不知何物往院子里扛。
王文茵诧异地看着地上摆着一箱箱用油纸捆扎牢实的东西,问他:“小武哥,这是何物?”
陈武将肩上的一箱“礼物”卸下来,小心翼翼摆放到地上,笑嘻嘻道:“这是烟花呀,还是七郎特地从汴京城鼎鼎大名的烟花表演大师李外宁家铺子里购得,让我专程送来晚上放给小娘子赏玩的新年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