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北宋女子创业记 > 第17章 第十七章 白衣少年

第17章 第十七章 白衣少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使不得,小娘子快请起,举手之劳而已。” 赵四郎上前托起阿萍。

先前围在门口的众人也呼啦啦跪下来磕头,齐声呼唤:“神医,也给俺们看看病吧!”

赵四郎的脸霎时就红了,行医这些年见过不少像阿萍娘这样底层的病患,他们大都穷困潦倒,走投无路,最后小病熬成大病,大病只能等死。他只略尽善意,病患便要将他视为悬壶济世的华佗扁鹊,可他清楚自己医术有限,面对病患们的厚望,受之有愧,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王文茵出来替赵四郎解围:“诸位阿叔阿婶,赵郎中大早上从朱仙镇赶来咱们这儿看病,这会儿应该腹中饥饿,不如先让他用点膳再说?”

赵四郎接话:“阿叔阿婶们放心,赵某今日过来就是为给大伙儿看病来的,也必定会让每个人都看上病。”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称是,于是起身散去。

王文茵在阿萍耳边悄悄说了句话,阿萍狠狠点头,挤开人群跑了出去。

“郎君莫要见怪,住在此处的都是苦命人,得了病只能干熬着,鲜少有郎中愿意上门来为他们看病,是以激动了些。”王文茵无意过度渲染苦难,她相信赵四郎应该见过不少这样的场面。

赵四郎舒了一口气,苦大仇深的场面他见过不少,倒是像王小娘子这样将苦难轻描淡写的人很少见,不禁有些佩服她这苦中作乐的开朗心性。

“小娘子来此处有多少时日了?我先前曾随兄长来此行医,并未见过小娘子。”

王文茵道:“我与阿弟大约一个月前来此养病,不是很久,故未曾见过郎君与贵兄。”

“小娘子为何会流落至此?”赵四郎一直好奇王文茵的来历。

王文茵垂眸笑了笑:“说来话长,待有机会再告诉郎君。对了,郎君一大早赶来想必饿了吧,我这儿备有原汤肉臊米粉,不知郎君是否赏脸来一碗尝尝?”

见她不愿提起,赵四郎也不勉强,注意力转移到了吃食上,好奇道:“何谓米粉?”

“米粉便是由大米做成的汤饼。”

“我只知小麦磨粉可做成汤饼,却不知大米也可做汤饼,这也是小娘子的独家秘方吗?”赵四郎打趣道。

王文茵掩嘴笑道:“非也,是我从祖父撰写的杂记中学来的一种西南地区的主食。”

赵四郎心说,王小娘子果然出身不凡,不仅会调制酱油、十三香,还会用大米做汤饼,身为吃货的他必须得跟她好好切磋切磋,便欣然道:“相请不如偶遇,那我便不客气了,嘿嘿。”

阿萍端着一碗热乎乎的原汤肉臊米粉过来摆在赵四郎面前,恭敬道:“神医请用膳。”

赵四郎汗颜:“小娘子客气了。”

面前这碗肉香四溢的米粉看着就很诱人,赵四郎食指大动,举起筷子挑了一根滑溜溜白嫩嫩的米粉吸进嘴里,眯起眼咀嚼,唔,这口感是前所未有的爽滑啊。再喝一口汤汁,这不是普通的汤汁,是精心熬制的高汤,配上经过香料调制的肉臊,咸、鲜、香、浓,搭配得恰到好处,口感层次丰富,真是美味又不过于浓郁。

赵四郎不顾形象呼噜噜吃完了一大碗米粉,放下碗筷,意犹未尽道:“小娘子,我还能再要一小碗吗?”

“哎好,我再去给神医盛一碗来。”能为神医尽力阿萍喜不自禁。

赵四郎大囧,哀求道:“小娘子能不能告诉阿萍,别再喊我神医了,我这三脚猫医术,说出去只有被人笑话的份。”

王文茵掩嘴笑道:“对阿萍而言能为她娘亲治病的人才配得上神医的称号,其他郎中即便医术再高明,若是不肯为贫苦之人治病,又怎配得上神医的称号呢?”

赵四郎叉手告饶:“小娘子说得有理,实在是我当不起这个称号,真要算的话家兄必定比我更适合。”

原来赵四郎族中从祖父开始便是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到他父亲这辈已经上升为“太医丞”,地位仅次于尚药奉御,故他家药铺名为“赵太医丞药铺”。而他兄长因从小天赋异禀,继承了父辈的衣钵,在未满二十岁时就被当朝宰执司马相公破格奏荐入了翰林医官院。身为医官的赵大郎不光只为皇族、大臣服务,还经常为驻军和普通百姓治病,是汴京城里远近闻名的“妙手神医”,“再世华佗”。【注2】【注3】

“我于医术并不如兄长那般有天赋,是以家父便有意培养我执掌家中药铺。”赵四郎赧然,心说王小娘子不会把自己当成窝囊废吧?

王文茵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司马相公跟文相公一样是旧党领袖,都是祖父的政敌,她暗叹一口气,祖父你到底给自己树了多少敌啊?偏偏她又运气这么“好”,遇见的一个两个还都是敌方阵营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