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回到病房时已是傍晚。正逢护士来换下了热敷的药包,病房里混杂着草药与消毒水两种气味,实在算不上多么好闻。阮静秋趴在枕头上打盹,听见响动,只半睁开一只眼睛,嘴里含混地说:“你回来了……”
廖耀湘应声:“嗯。”又说:“没事,你睡吧。”
阮静秋固然困乏,但心里惦记他正在外头赶路奔波,一直不敢踏实入睡。看他回来了,她一颗心落到实处,这才沉沉睡倒。廖耀湘将布包放在桌上,取出笔记又翻了两翻,将她所写的那几篇与他有关的信件、日记反复读了几遍。该说小妮子太懒惰还是太精明?这些书信日记里有许多甚至没标注日期,他只有借文中描述的事情回想,才能判断她写下这些文字的大致时间。其中最早的几句言语应是在南京写下的,大部分提及他的内容则集中在功德林的那些岁月,最后一篇在一九五八年的某月戛然而止,再往后就都是其他笔记。她从不写什么儿女情长、离愁别恨,也不怎样详述自己的生活,而像在用纸笔和他隔空对话,时不时地将一些见闻趣事转述给他。书信开头的称呼起先是“建楚”,“军长”“师长”等偶尔在回忆中出场,功德林期间的称谓则无一例外,都是“湘哥”。
因此,无论再看一遍、再看两遍,他还是不能说服自己,她平实白描的笔下藏起的拳拳深情会顷刻化为乌有,而化为乌有之后,她还如此小心地收起了这本笔记,每一日都带在身旁。她太不会说谎,也太不会演戏了,人或许可以对另一个人假装倾慕与好感,这许多年日积月累的爱和深情却无论如何也没法完全掩藏。可原因是什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让她这样畏惧、这样闪躲,又不肯告诉他?
一日一夜忙碌之后,他早已精疲力尽,还不及仔细列举几种可能,就坐在床边,一只手支着脑袋也睡着了。正是天色将黑未黑的时候,这俩人相对着入睡,算得上一方安宁图景,是以医生护士们偶尔路过,皆默契地没有打扰。直至天都黑透了,阮静秋先于廖耀湘睡醒,见他此时歪歪斜斜,唯恐他的脑袋磕上桌沿,便好心地坐起身,想多少搀扶他一把。偏巧廖耀湘这时也醒了,且他苏醒时被自己的状况吓了一跳,本意是要从原地站起来,脚下却失了稳当,竟然直直朝她扑了过去。
阮静秋瞪大眼睛——她庆幸自己没尖叫出声,不至于将医生护士都引来瞧见这出热闹。她又动弹不得——廖耀湘不偏不倚栽在了她身上,此刻大半个身子都压着她,脑袋正枕着她的胸口。正茫然无措之时,这罪魁祸首竟还莫名其妙地冒出了一句:“小秋,我听见你心跳得好快。”
阮静秋登时满脸通红,同时总算想起自己可以恼羞成怒。她急忙推他的肩膀说:“你快起来。”又欲盖弥彰地补充:“心哪有不跳的?不跳了我就该火化了!”
本就是无意绊了一跤,看她窘迫万分,廖耀湘从善如流地起身。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和眼镜,目光灼灼,注视着她的眼睛:“但它的反应不会骗人。如果你不在意我、如果你厌恶我,昨晚我就要被你揍得脑袋开花。”他又凑近了些,像上一次询问这个问题一样,双手握住她的肩膀:“你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有什么苦衷不能说明?这里不是功德林,没有别人,只有你我。即使如此,你也不能直言相告吗?”
阮静秋鼓起勇气迎上他的注视,又在一个回合的短暂交手后立刻败下阵来,只有继续低垂目光。“该说的、能说的,我上次已经告诉过你了。”她低声答,“你再问一次,也只有同一个答案。”
外头的走廊静悄悄的,没人总能恰到好处地敲开病房门,中断他们的对质。廖耀湘在长久的沉默中略微皱着眉头,这是他思考时惯有的表情。对于两人来说足有天荒地老一般漫长的沉默终于告一段落的时刻,他仿佛下定某种决心一般,用力地点了点头。
“好。”他说,“你现在不便说,我就等到你愿意说的时候。在此之前还有另一件事,我认真想过了,我确实还欠你一句话,我答应过你,等打完了仗,要当面对你讲。”
阮静秋忽然停住了呼吸,像是整个世界都在那一刻停住了。她知道他要说什么,也正如预想的那样听到他说:“假如这是我的回答——你愿意嫁给我吗?”
尽管已经预料到了这句话语,可她依然无法抵挡亲耳听见所带来的震撼。她久久地愣怔着,并非在思考搪塞与拒绝的方式,而仿佛失去了意识、失去了知觉般,说话这项功能已被她抛诸脑后去了。廖耀湘仍灼灼地注视着她——他身上军人的行动力,与法兰西求学时偶得的一些熏陶正在此时发挥用场,他知道这句话说出口便再收不回,心中多年的情绪随之洪水开闸,使他罕见地失去自制,竟以一种强硬又热切的姿态,径直吻住了她。
对于任何一方来讲,这都是一个久违的亲吻。这类过分亲密的接触首先出现在沈阳湖畔的那个角落,以他突如其来的袭击宣告这场纠葛正式拉开帷幕。那时的他和现在很像,一样强硬又热切,一样带着点若有似无的惶然和迷茫,一样把她紧紧地抱着。阮静秋又想起后来的种种,在南京的每一次携手、每一个共度的夜晚,每一个紧紧相拥的时刻;还有高墙里不见天光的角落,目光匆匆的交汇,暖房深处被花草掩藏的回廊。她的腿脚固然可以带她躲到天涯海角,可人的心不会骗人,拥抱、亲吻的那一瞬间,记忆和感情就都回到了身体、涌入了脑海,毫不留情地把她这只飘飘悠悠的小船打翻,化作浪涛将她裹挟进深不见底的汪洋。她不能拒绝、无法抵抗,她知道自己终于又和心爱的人近在咫尺、她的内心呼唤着思念与渴望,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没有理由、没有力量推开他。
犹豫地低垂着的双手搂住了他的脊背,小心地环抱着她的双臂收紧又收紧,两个人无不陷进这场久违的纠缠当中,嘴唇像是要粘在一起,一刻也不舍得分离。但亲吻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当他开始不甘于掠夺她的呼吸,而将火焰蔓延至她的脸颊与耳根的时候,她才总算从忘情的时刻抽离了一些,意识到自己不能将这个吻放任为一种堂而皇之的默许。她连忙收回搂在他后背的双手,推了推他的肩膀;他即刻停止,手臂支在她身旁,向她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事到如今,再做之前的那些姿态,实在太自欺欺人。阮静秋说服不了自己点头答应,更不忍强硬地拒绝,使他灼灼的目光中流露难过与失望。纠结良久,她给出一个折中的回答:“让我……想一想。”
廖耀湘回答:“好。”甚至没给自己留犹豫和反悔的余地。
后来几天,两人在医院里按部就班地度日,除他看她扎针时仍感同身受般愁眉不展,其他时间,倒没再有过什么亲密的举动和言语。医生护士们偶有来打趣的,两人不解释也不否认,一律一笑而过。出院以后,大队忙于过年前的准备与其他行政工作,廖耀湘回到果树队学习,每隔一两天到阮静秋住处附近转悠一圈,看没有什么要帮忙的,又悄无声息地走。她没有为自己的思考给出具体的时限,而他也正像自己所说的那样,以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安静地等待着。
过年期间,大伙都忙着家里的琐事,书记叮嘱说各家烧完的煤渣煤灰暂时都收着,等腾出了人手再统一处理。但偶尔也有不大自觉的,总爱把煤渣煤灰倒在马厩牛棚附近的角落里,以为没人看见。饲养牲口的地方干草多,最怕失火,阮静秋只好每天早晚去巡逻两趟,及时清理零碎的煤渣。这天她起晚了,往马厩去的路上已闻见了隐约的烟味,再快跑几步近前一看,马厩一侧已经燃起了片片火光。她本想要去蓄水池打水来灭火,想起牲口们都拴在圈里,于是又折回马棚,顶着浓烟将缰绳一一解开,催赶着马儿们跑出去。
正在这时,不远处也有个身影直奔马厩而来——她肯不肯见他是她的事,只要有些闲暇,廖耀湘乐得三不五时到她这里转悠。他远远见马厩里有火光,心里立刻浮现两种猜测,知道以阮静秋的脾气,要么是正在救火的路上,要么是已经身在其中。他也知道她极爱惜大队的这些牲口,于是大步流星地直冲进来,看见空空如也的围栏后才明白状况,连忙掉头往外跑。而另一头的阮静秋才放走了牲口,正要脱身的时候,又听到火场里有人声,只得再一次掉头回去,两人就在这浓烟滚滚的火场里结实地撞在了一起。
看清来人,阮静秋吃了一惊,旋即大怒:“你傻呀!你跑进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