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你怎么称呼啊?我叫顾羡知。”
“我叫徐梁,我弟弟叫徐明。”
顾羡知跟着他,顾羡知话很多,他也会回,顾羡知问他母亲身体如何。
他面露忧思道:“母亲年迈腿脚不好,弯了脊背,眼睛视物不清,总会不小心撞到桌子。”
还问他弟弟体弱多病从小如此吗?从少年口中得知他弟弟从小如此,可以说是在药罐子里长大的。顾羡知有些同情他,年纪轻轻既要照顾年迈的母亲还有那体弱多病的弟弟,实属不易。
往林山处走,背靠着山,林间房屋稀少,要到市集采买就要一早下山,不然回家入夜才能到。
顾羡知是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路,一开始他兴冲冲的拎着药包跑在前面,停下脚步回头见他落在后面,嘟着嘴盯着他,退到他身旁催促着他快点。
两人越往前走越偏,路两边空旷,人迹罕至,迎面走来一个男子,手上拉着一头驴。顾羡知见着走不动路了,两眼放光盯着那驴看,指着那驴异常兴奋,“驴!”。
顾羡知马术精湛,面对失控的马,他能纵身越上马背嘞住缰绳让马停下。亦能纵马射箭,手握五只箭,五指放开箭破风而出,五箭上靶,三把命中靶心。
骑马令他引以为傲,却对这驴感兴趣,对比驴就显得个头更大,跑的更快。
徐梁还未拦住顾羡知,他就感觉一阵风扬起,只见顾羡知冲了过去,开口说话惊讶了拉着驴的男子。
“老板,我要买你的驴。”
老板紧了紧绳子将驴护在身后,直接拒绝。顾羡知见他不愿就加价,竖起手指,声音恳切且认真,“十五两,我是真心想买。”
见男子不为所动,一咬牙狠下心,“二十五两。”
“成交。”
顾羡知喜上眉梢,从衣襟中掏出钱袋数了银两交给男子,接过男子递来的缰绳。
男子走后他就拉着驴,另一只手摸在驴背上,还在路上捡了一根棍子,在徐梁的背篼中拿了根胡萝卜,将棍子和萝卜用绳子连在一起。
翻身上了驴背,夹着驴肚,一手嘞着缰绳,另一只手上拿着棍子,胡萝卜在驴眼前晃荡着,这驴就自己走了起来。顾羡知摸了摸驴头笑的肆意,徐梁走在身侧摇头失笑。
这驴通体是棕色额间有一抹红,唤它小红。
在往前一段路就看见了一座山,顾羡知骑着驴抬眼见山的高处蒙着一层雾,不知这山究竟有多高,问道:“徐梁你家住在哪?”
“半山腰。”
顾羡知松了口气,“不是山顶就行。”
顾羡知看了看这山,抱着这驴运起轻功,足尖轻点,健步如飞,人影渐行渐远,空中飘荡着顾羡知的声音。
“我先行一步了。”
不出半个时辰顾羡知就到了半山腰,将驴放下牵在手中。站在门外朝里面喊道:“有人到访烦请出来一趟。”屋里的人循声走了出来。
顾羡知见给自己开门的一位少年,衣裳款式普通还打了几个补丁,面色苍白透着病态,应当就是徐梁说的他弟弟——徐明。
这木屋围了个院子,院内种了许多蔬菜,顾羡知将小红系在院内的柱子上,跟着徐明进了屋。
徐母见屋内来了客人起身去迎,顾羡知见她走路脚步不便,拄着拐杖前脚跟不上后脚,迎他入座,徐明用袖子擦了擦,顾羡知看在眼里同他道谢。
两人都很热情,只是徐母眼神不好说是给顾羡知拿靠地瓜,手上握着碗缓缓走来,眼见着徐母腿差点撞到桌角,顾羡知急忙抬手挡在桌角边,撞在手背顾羡知吃痛喊出声,“嘶。”
徐母将碗放下,问道:“怎么了?”
顾羡知忍着痛,“无事,是我不小心罢了,您先坐下。”
徐母点了点头,将拐杖放在桌边靠着,缓缓坐下,说话慢慢,“小心一点。”
徐梁是日落时回来的,一进屋就只看见母亲,一问母亲才知是下午来的那位少年说是他在庖厨熬药。
转身进了庖厨,就见顾羡知在,弟弟待在门外。
顾羡知自是不会生火,火一直没燃倒是灶台下冒气浓烟,徐明本想帮他,顾羡知知他体弱多病受不了这浓烟,拉着面色苍白羸弱,弯着腰捂成拳抵在嘴边咳嗽不止的徐明出去,自己在里面摸索。
徐梁进到庖厨里就见坐在灶边灰头土脸的顾羡知。接过他手里的活,拾灶边的细材、枯松树枝,打火手法熟练,不一会灶内的火就燃起来了,在往里加了几块柴,灶上烧起了水。
将灶内的火夹到一个炉子里,药罐子放在炉子上,药洗净塞好放进罐子里,加水熬上,用蒲扇扇着炉火,不一会屋内弥漫了浓浓的药味。
顾羡知本是要走的,可徐家三人太过热情要他留下,还有一点原因是此时回去走到一半也天黑了,夜路难走。
顾羡知还吃到了他们自家种的菜,没有府上的菜美味种类多,甚至有点难以下咽,他看着他们热情、带着笑意的眼睛期待的看着自己,到嘴边只能说,“味道还可以。”
入夜他睡也睡不好,被褥没有家里的舒服、香,床很硬,屋子很小,家具老旧普通,他突然想家了。
朝廷规定上报的男丁两日后远赴军营训练,徐梁的弟弟,徐明就在其中。